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介绍了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过去和现在四个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编辑于2021-07-18 16:47:37研究对象 和方法
研究对象
1. 个体心里
认知
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
动机和情绪
人的认知和行为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
情绪是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内在因素
意志 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能力和人格
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2. 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3. 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
人的心理具有意识的特点
意识的两个特点
意识有时也叫觉察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存在,而且具有自我意识
注意的基本作用是选择信息
无意识
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
也存在于正常生活中,对行为有重要作用
4. 个体心里与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任务
1. 基本任务
心理过程
心理结构
心理的脑机制
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心理与环境的关系
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正确描述和解释
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实践意义
预测和控制
促进毕生发展,维护心理健康,减轻职业压力,增进人际交流,提高生活质量
3. 研究领域
(1) 普通心理学
基础学科,入门学科
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问题
研究心理现象最一般的方法
(2)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3) 发展心理学
研究种系发展
比较心理学
研究人的个体发展
毕生发展心理学
(4) 教育心理学
学校心理学
(5) 医学心理学
心身医学,身心医学
健康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6) 工业心理学
(7) 军事心理学
(8) 社会心理学
4. 心理学的地位
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相关职业
如何做一名心理学家
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自然条件下,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
适用情况
(1) 研究对象无法控制
(2) 控制条件影响行为
(3) 社会道德
优点
(1) 适用范围大,简便易行
(2) 直接了解,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3) 自然条件下进行,较少受环境干扰,了解到真实状况
缺点
(1) 现象难以重复观察,结果难以检验和证实
(2) 影响因素多方面,结果难以精确分析
(3) 未控制条件,可能研究的现象没出现
(4) “各取所需”,容易受观察者影响
2. 测验法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
基本要求
信度
效度
为了保证信度和效度
对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研究
编制心理量表:严谨性、科学性
3. 相关法
相关
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相关系数
两个事物(现象)的相关程度或强度
不能提供因果关系
4. 实验法
控制条件下
种类
实验室实验法
借助实验设备,实验条件严加控制
优点
(1) 因果关系
(2) 反复验证
缺点
(1) 主试效应
(2) 被试效应
自然实验法
正常学习和工作情境中进行
条件控制不够严格,难以得到精确结果
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
(1) 线性同增
(2) 无关
(3) 线性一增一减
(4) 非线性一致或倒转
双盲控制
排除实验者偏好
5. 个案法
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研究
优点
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收集到更丰富个人资料
缺点
使用少数案例,结果仅适用于个别情况
常用于提出假设,想要进一步检验,有赖于其他方法
6. 调查法
过去和现在
1. 历史背景
亚里士多德《轮灵魂》
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近代哲学的影响
唯理论
17世纪 法国 笛卡尔
经验论
17~18世纪 英国 霍布斯、洛克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实验方法来源于实验生理学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心理学派
(1) 构造主义
冯特 铁钦纳
研究意识
把经验分为三种元素
感觉(知觉)
表象(观念)
情感(情绪)
重视内省,实验内省法
(2) 机能主义
詹姆斯 杜威 安吉尔
研究意识
把意识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
意识的作用: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3) 行为主义
华生 1913年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特点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实验
环境决定论
个体行为完全由环境控制和决定
影响
积极:客观方法研究行为
局限:极端,不研究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意识
(4)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 苛勒 考夫卡
整体
观点
整体不能还原为总和
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整体先于部分,制约部分
重视心理学实验
(5)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
异常行为、无意识
行为源于欲望或动机(性欲)
自由联想法,使精神宣泄,治疗疾病
评价
贡献:重视动机和无意识
局限:过分强调无意识,与意识对立;泛性欲
3. 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
(1) 生理心理学
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
研究问题
(1) 脑与心理的关系
(2) 心理免疫学
(3) 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临床、局部切除、电刺激、生物化学、脑成像
脑成像技术—认知神经科学
(2) 行为主义
斯金纳 托尔曼 新行为主义
在“S-R”基础上,提出“中介变量”
斯金纳 动物研究 程序学习系统
行为治疗或行为改善技术迅速发展
生物反馈技术,生物反馈仪
(3) 精神分析
后弗洛伊德主义者:克莱恩 艾里克森
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正常发展
强调意识和自我
青年期:力比多活动的高潮时期
(4) 认知心理学
奈塞尔 《认知心理学》
特有研究方法
反应时记录法
口语报告法
计算机模拟
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
揭示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特别是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21世纪有望成为心理学主流
(5) 人本主义
马斯洛 罗杰斯
研究人格
观点
人本质是好的、善良的
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应单个测量
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使成为不同的个人
缺点
主张带有纲领性质
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定义
没有具体说明研究方法
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6) 积极心理学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提出
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现象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7) 进化心理学
运用进化论思想
研究人类心理起源和本质
强调自然选择
“过去”对心理机制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4. 中国心理学发展
1917年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首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人和动物都有伦理道德要求
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