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地理答题模板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学习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包含太阳辐射、昼夜温差、自然、人文等,内含答题模板,同学们赶快收藏下图学习吧!
编辑于2021-07-22 01:11:25地理
自然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位于(低、中、高)纬度地区,属于xx热量带(热、温、寒)
半球位置
(东西南北)半球
影响:xx纬度跨度广,气候、农业类型多样
①优越性: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不足:北部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海陆位置
位于xx大陆内部/沿岸(大陆/洋东西岸)、濒临xx大洋,有众多岛屿、半岛(海陆兼备),海岸线长短
影响:沿海地区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内陆边境地区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①优越性:东部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从中西亚欧洲的陆上直接往来。 ②不足: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处,地质灾害严重 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台风影响大
相对位置
位于某大洲/陆的方位,以及某某地形区的某某方位
相邻位置
与某某国家(行政区)接壤(位于某某边疆)
影响: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
经济位置
所处(相邻)某经济区,其经济地位
影响:辐射带动作用,区域分工与协作,吸引资金,产业转移
交通位置
所处某某交通要道(枢纽)
影响:分陆上交通和海上交通队运输商业贸易的影响,位于某某交通要道(枢纽),沟通了哪里是通往什么的必经之地(咽喉)
政治位置
以某某中心(首都、省会)在地区处位于某某地位。
影响:政治中心(行政中心)的战略意义,辐射带动作用
板块位置
位于某某板块(某某板块与某某板块的交界处)
影响: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
地形
类型及分布
平原(海拔<200米)
丘陵(海拔200~500米)
山地(海拔>500米)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高原(海拔>1000米)
地势特征
高低起伏状况
x高xx低
倾斜方向
xx向xx倾斜
平均海拔高/低
地貌特征
海岸线特征及分布
海岸线平直
海岸线曲折
多半岛,岛屿(众多),海湾(多/少)
气候
气候类型
气温
纬度位置
低纬
太阳辐射多
气温高
高纬
太阳辐射少
气温低
海陆位置
夏季
陆地>海洋
等温线凸向高纬
冬季
陆地<海洋
等温线凸向低纬
地形地势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副高
季风环流:冬季风
洋流
暖流
增温增湿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
寒流
降温减湿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
下垫面性质
裸地,绿地,植被,水面,冰雪面
人类活动
市区
气温高
气温日较差
纬度
纬度高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日较差小
天气
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海陆
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海拔
山顶比山下平原日较差小
高原山地地区
海拔高
日较差大
气温年较差
纬度
纬度高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大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大
气温年较差大
海陆
离海远
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
夏季升温快
陆地温度高
冬季降温快
海洋温度高
地形
海拔越高
年较差越小
天气
晴天地区>阴雨天的年较差
植被
植被覆盖率高地区<裸地的年龄较差
降水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近海
暖湿
降水多
内陆
干冷
降水少
坡向
迎风坡(阳坡)
降水多
背风坡(阴坡)
降水少
洋流
下垫面
海拔
海拔高
气温低
对流不旺盛
水文
水文特征
径流量
流量(大/小)
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
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
汛期出现在(夏季)
凌汛
季节(冬末夏初)
温度回升
上河段(低纬度)的河流河段解冻
下河段(高纬度)仍然结冰
流向
低纬流向高纬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
结冰期(长/短)
流速(水力)
流速(大/小)
水利资源(丰富/不丰富)
水系特征
流向与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集水区广
支流
支流(多/少)
水系庞大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现状
扇形,向心状,放射状,树状,羽状
土壤
生物
人文
昼夜温差
地势高,大气稀薄
天气晴朗
大气
削弱作用弱(白天)
保温作用弱(夜晚)
下垫面
比热容大
地面增温慢
降温速度慢
温差大
比热容小
地面增温快
温差小
降温速度快
太阳辐射
纬度低
太阳辐射强
地势高
空气稀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少
多晴朗天气
日照时间长
农业
利
自然因素
①气候:该地区属于____气候 (类型) _____(特点:光照、热量、降水、温差),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②地形:地势低平,地形平坦开阔。
③土壤:__土广布,土壤肥沃
④水源:临近______ (河流、湖泊),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广阔,需求量大;
②有国家政府政策的支持;
③劳动力丰富/贫乏
④临近____ (河流、湖泊、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便利
⑤农业科技水平较高
⑥历史经验及饮食习惯
弊
自然
①热量不足、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等
②冻害、寒潮、旱涝、台风、酸雨、荒漠化,虫灾等
2.农业地城类型及其特点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
分布:亚洲季风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人均耕地少——适度扩大经营规模 ②单产高,商品率低——控制人口数量 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④水利工程量大——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2)商品谷物农业(小麦、玉米)
分布:美、加、阿根廷、澳、东北和西北地区
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3)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牧牛---美、阿根廷牧羊一澳、南非
特点: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共性:干早、半干早气候区,草场广阔。
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地广人稀
(4)乳畜业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中欧、澳、新西兰等。
特点:面向城市市场(市场交通)的商品化、集约化
生产: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西欧成为乳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市场)
饲料因素
①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雾 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开阔。
③土壤肥沃
市场因素
①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
②饮食习惯
③市场广阔,求量大
(5)混合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因他制宜
3.农业布局及其特点(土地利用与地形关系)
(1)平原一耕作农业
东北一春小麦、玉来、马铃薯、甜菜、大豆(温带) 华北一冬小麦、玉米、棉花 南方一水稻、油菜、甘蔗 西北一小麦、棉花、特色瓜果
(2)山地丘陵一林业、果园业
(3)高原—畜牧业
4.开发中的问题(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
东北一湿地破坏 华北一土地盐碱化一合理灌溉 东南一早涝一水利设施建设 西南一水土流失一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水土 西北一土地荒漠化一植树种草
5.采取措施(发展方向)→开源节流
①调整衣业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
②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技术)
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地下水
④实施跨流域调水,合理分配水资源
⑤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⑦创新科技,培育优良品种
⑧发展生态型立体农业
6.发展意义或影响
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②增加农民收入
③改善生活条件
④改善生态环境
⑤促进经济发展
工业
工业化
1.传统工业/重工业(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2)存在的问题
(3)采取的措施
轻工业化
3.新兴工业(微电子工业)
4.工业区位类型:原料、市场(啤酒,家具)、动力、劳动力、技术导向型。
5.措施
6.意义
城市化
城市
1.区位条件( 同工农业)
2.分布特点
运河的起点和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及过河点、沿交通线
3.城市化问题
(1)原因
①城市人口膨胀
②用地规模扩大
(2)表现
①用地紧张
②交通堵塞
③居住拥挤
④绿地面积小
⑤环境污染
⑥就业困难
⑦社会治安差
4.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
噪声污染
大气污染(酸雨)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体污染
(2)生态破坏
耕地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区域生态环境
一、荒漠化
二.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三.干旱缺水问题 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四.土壤盐碱化 (华北、宁夏、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五.赤潮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以夏季为盛)
六.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碱化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1.表现
三角洲面积缩小,海水倒灌,海岸线后退
2.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资源或修地铁,地下商场等工程建设
3.措施
①控制抽取地下水 ②实行雨季回灌
主题
主题
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森林
1.作用
①涵养水源 ②调节气候 ③稳定大气成分 ④净化空气 ⑤美化环境 ⑥维护生物多样性 ⑦吸烟除尘 ⑧防风固沙 ⑨保持水土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调节气候 ②维护生态环境 ③促进全球的水循环 ④调节水平衡
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土地肥力下降
4.雨林破坏的原因
①人口增长和贫困 ②过度迁移农业 ③开辟大型农牧场 ④商业性伐木 ⑤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5.雨林前途
①保护雨林刻不容缓 ②建立全球环境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