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火灾
一级消防工程师《实务》第二章 火灾,介绍了火灾的分类、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建筑室内火灾的特殊现象。
这是一篇关于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耐火分级的思维导图,介绍详细,希望此脑图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24.1.22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的思维导图,详细总结了建筑的计算方法,对比,真题等内容。
关于建筑分类思维导图,一级消防工程师,包含民用建筑建筑分类细分、住宅建筑、 公共建筑、 做题思路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经济
混凝土
实务第一篇第一章燃烧知识树
燃烧类型
火灾
火灾是指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按燃烧对象性质分类
火灾和燃烧是有区别的,这是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的,不是按照燃烧对象的状态。
A类 固体
木材、棉、毛、麻、纸张等
B类 液体或可熔化固体
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
C类 气体
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 金属
钾、钠、镁、钛、锆、锂等
E类 带电
变压器等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
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
2017年真题
例:下列物质中,火灾分类属于A类火灾的是( )。(2017) A.石蜡 B.钾 C.沥青 D.棉布 【答案】D
按照火灾事故 造成的灾害损 失程度分类
两个从严原则
到达指标线的应坚持从严原则
多个指标的应坚持从严原则
建筑火灾发展 及蔓延的机理
传热基础
热传导
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在固体内部,只能依靠导热的方式传热;在流体中,尽管也有导热现象发生,但通常被 对流运动所掩盖。
热对流
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 建筑发生火灾过程中,通风孔洞面积越大,热对流的速度越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越高,对流速度越快。热对流对初起火 灾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热辐射
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与热传导和热对流不同的是,热辐射在传递能量时不需要互相接触即可进行。 最典型的例子是太阳向地球表面传递热量的过程。
例:建筑保温材料内部传热的主要方式是( )。(2017) A.绝热 B.热传导 C.热对流 D.热辐射 【答案】B
发展的阶段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物理方法
冷却灭火
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在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在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可能会中止。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引起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
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和很高的汽化热, 冷却性能很好。水喷雾效果更为明显
灭火剂中只有IG541无冷却机理
隔离灭火
书上的解释:在扑灭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火灾时,迅速关闭输送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管道的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输送,同时打开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通向安全区域的阀门,使已经燃烧或即将燃烧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转移。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利用一切办法把火灾与未燃烧的可燃物隔离开。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利用一切办法把火灾与未燃烧的可燃物隔离开。 官方解释看注释
灭火剂中只有泡沫和干粉有隔离机理。
窒息灭火
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在着火场所内,可以通过灌注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
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
向火场中灌输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
概要
化学抑制灭火
化学抑制灭火的灭火剂常见的有干粉和七氟丙烷。 化学抑制灭火速度快,使用得当可有效地扑灭初起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该方法对于有焰燃烧火灾效果好,而对深位火灾由于渗透性较差,灭火效果不理想。
该方法对于有焰燃烧火灾效果好, 而对深位火灾由于渗透性较差,灭火效果不理想。
干粉、七氟丙烷
特点:灭火速度快
建筑火灾的蔓延途径
烟囱效应
建筑内部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井、排气道、中庭等竖向通道和空间,往往贯穿建筑的多个楼层或整 个建筑,如果没有进行合理、完善的防火分隔或封堵,一旦发生火灾,会产生较强烈的烟囱效应,导致火灾和烟气在竖向迅速 蔓延。
建筑室内火灾的特殊现象
轰然,由于时间较短,一般称为一种现象,不称为阶段
室内火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轰燃现象,是火灾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回燃,回燃通常发生在通风不良的 室内火灾门、窗打开或者被破坏的时候。
是指当室内通风不良、燃烧处于缺氧状态时, 由于氧气的突然引入导致热烟气发生的爆炸性或快速的燃烧现象。
建筑室内火灾发展的阶段
初期增长阶段,燃料控制型火灾。
充分发展阶段,通风控制型火灾。
衰减阶段,当室内平均温度下降 到其峰值的80%时,火灾进入衰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