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宪法
00040法学概论2018版第二章宪法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下图包括宪法的概念、宪法的历史、宪法修正案、国家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民的基本义务六大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第二章 宪法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宪法的来源及概念
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二)宪法的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3.宪法是公法
4.宪法是对民主和人权的保障
二、宪法的分类
(一)传统的宪法分类
1.以宪法是否具有同意的法典形式为标准 ,分为成文和不成文宪法
2. 以宪法效力和修改程序为标准,分为刚性和柔性宪法
3.以制定主体为标准,分为钦定、协定和民定宪法
1,钦定宪法是君主颁布的 2.协定宪法是君主和人民协议指定的 3.民定宪法是国家代表机关或专门制宪机关通过、反映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宪法
(二)现代宪法分类
1.以宪法概念性质为标准,分为社会学意义的宪法和法学意义的宪法
2.以国家形态和社会体制类型为标准,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宪法;立宪主义和专制主义宪法/民族主义和民主民族主义宪法
1.立宪主义宪法是指国家权力得到合理配置与制衡的宪法 2.专制主义宪法是国家权力集中于个人,无法发挥宪法规范效力的宪法 3.民族注意宪法是以民族主义理念为首要国家价值的宪法 4.民主民族主义宪法是民主、民族价值妥协为理念的宪法
三、宪法的基本价值与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权力分工与制约原则
3.基本人权原则
4.法治原则
四、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1949年《共同纲领》
2. 1954、1975、1978-1982年《宪法》,共修改5次,2018年最后一次修改
第二节 宪法基本制度
一、宪法基本制度概述
宪法基本制度是指有关 国家性质 和 国家形式 方面的制度的总和
1.国家性质 国体 2.国家形式:一国统治阶级实现其权力的具体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3.政权组织形式: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和各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4.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整体与其部分组成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国家性质
(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爱国统一战线
(二)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私有财产;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国家的文化制度
三、国家形式
(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宪法宣誓制度(2018年修改规定)
(二)我国的 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
(一)公民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概念
1.公民: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保障公民生存、发展与自我实现必不可少的权力,是公民选择为或者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或资格
3.公民基本义务:宪法规定的,为实现公共利益、公民必须为或者不为某种行为的 责任,是普通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的基础
(二)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特点
1.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所有人一律平等
2.公民基本权力的广泛性:权力主体的广泛性和权力范围的广泛性
3.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权利与和义务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人身权、社会经济权力 、教育文化权力、特定公民的权力
三、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同意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第四节 国家机构
一、我国的国家机构概述
(一)国家机构的 概念:一国为实现其国家权力的智能,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称
(二)我国的国家机构 :权力机关、元首、行政机关、军事领导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
(三)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运行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法治原则,责任制原则,精简和效率原则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四、国务院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
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
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八、监察委员会
九、人民法院
十、人民检察院
第五节 宪法实施和监督
一、宪法实施
(一)宪法实施的概念:宪法在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将文本中的抽象宪法规范转化为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行为,包括宪法适用(对违宪行为进行干预和监督)和宪法遵守
(二)宪法实施的原则
1.根本法原则
2.合法原则
3.民主原则
4.兼顾稳定与发展原则
(三)宪法实施的保障
1.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带头遵守和执行《宪法》,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政治保障是根本保障
2.法律保障:宪法自身对宪法实施的保障,宪法规定它是国家根本法和最高法,并规定了《宪法》修改的特别程序
3. 组织保障:监督宪法实施的抓门机关保障宪法的实施,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4.群众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并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其他公民遵守和执行《宪法》
二、宪法监督
(一)宪法监督的概念和范围
1.概念:特定的监督主体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审查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受理公民对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违宪的控告、诉讼
2.监督范围1.国家立法行为、国家具体行为、特定的侵犯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
(二)宪法监督制度
1.宪法监督的对象:立法违宪和一般行为违宪(立法文件本身不违宪,但国家机关适用立法文件作出的具体行为违宪)
2.有权进行宪法监督的主体:全国 人大及其常委会
3.有权提起违宪审查的主体:国务院、中央军委会、最高法、最高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违宪或同法律抵触可以提出审查
4.审查程序: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意见,研究意见,或法律委员会与专门、常务委员会开联合会议,要求制定机关到会说明情况,在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制定机关2月内要作出是否修改的意见,若不修改,上述三个委员会要向委员长提出撤销议案,然后委员长开会,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