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化学学习论
这是一篇关于化学学习论的思维导图,学习理论简称“学习论”,是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因素的各种学说。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观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资料,提出了许多学习的理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化学学习论
化学学习的基本内容
特点
研究对象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其基本问题是组成、结构和反应以及它们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学科分类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
重大问题
略
知识分类
叙述性知识
①符号(物质名词、化学术语等)②事实(基本概念等)③知识群(定律原理规则等)
程序性知识
知道怎么做的知识,如解决化学问题。
思维方式
①抽象性(本质和规律)②确定性(消除经验认识的不确定性)③形式性(形式化使得科学原理更加简洁)④精密性(用数学形式表征事物本质)⑤分析性(整体分解部分并具体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反应学习理论(迷箱实验)
准备律
猫必须处于饥饿状态(学习动机)
效果律
食物是必须的(学习结果令人愉快)
练习律
使用律&失用律(重复次数越多,越牢固)
多重反应律
某一反应不能产生满意的效果,就会做出其他反应
定势律
打瞌睡的猫不急于逃出迷箱(反应是学习态度的产物)
同化律
猫会逃出类似的其他迷箱
巴普洛夫条件作用理论
习得律
条件刺激引发无条件刺激(看到H想到氢元素)
消退律
条件刺激不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消退
泛化律
新的刺激与条件刺激越相似,越容易引起条件反射(看到H+想到H2)
辨别律
选择性地对(相似的)某些刺激做出反应,某些不做反应(不将H+ H2错认为H元素)
高级条件作用律
用新的条件刺激和原本成型的条件刺激配对(狗对铃声形成反射后,把铃声和灯光配对也能形成反射)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斯金纳箱)
应答性行为
条件作用导致的学习
操作性反应
控制自身反应,具有主动性
强化原理
强化的类型
正强化、负强化(一级强化物如食物,二级强化物如财富)
强化的安排
连续强化(每一次正确反应都强化)
间歇强化(并不是每次正确反应都强化)
比例强化(根据一定比例强化)
间隔强化(根据一定时间强化)
强化的效果
习得速度(初学时连续强化速度提高快)
反应速度(比例强化反应速度快)
消退速度(间隔强化消退慢)
应用
塑造(用强化主动塑造行为)
减退(缓慢减少刺激特征,使有机体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辨别反应)
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频因律
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
近因律
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早期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
格式塔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思维是一种整体性的、有意义的知觉
学习律&遗忘律
知觉律
接近律(把接近作为组合的因素)
相似律(把相似作为组合的因素)如碱金属
闭合律(把闭合作为组合的因素)如铝三角
连续律(把连续作为组合的因素)
特征律(把特征作为组合的因素)
记忆律
水平化(人们在记忆中,往往趋向于减少了知觉图形中不规范的部分)
尖锐化(在记忆中,人们往往强调特征)
常态化(被记住的东西会趋向于形成一个更好的完形)如电子云记作哑铃
学习与顿悟
顿悟 (突然察觉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的学习不容易遗忘)
学习(知觉重组,如C在学习化学之后产生了碳的意义)
真正的学习不会遗忘(顿悟)
顿悟学习本身具有奖励性质
勒温认知场学习论理论
基本观点:任何一种行为都产生于各种相互依存的整体,以及这些相互依存的事实具有一种动力场的特征
心理紧张系统(紧张的释放可为心理活动和行为提供动力与能量,是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潜在因素)
生活空间(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在外部环境通过人的自我状态和心理环境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心理动力场而发生的)
认知结构(所有行为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生活空间的认知结构)如一个学生完成一场实验之后,他的认知结构就与刚进入实验室完全不同了,此时学习就发生了。
学习动机(社会力量的障碍、惩罚or认知、抱负水平)
应用(课程研究、学习管理、辅导员工作、教学实践)
构建主义下的学习
皮亚杰基本观点
知识观(知识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识论(主体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一再建构形成他的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
关于化学学习
化学知识(客观的知识在被人理解和接受时,存在个体特有的体验和过滤)如凯库勒的苯
化学学习(化学学习不是教师将化学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而是教师帮助学生构建自己化学知识的过程)
认知发展理论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同化(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用氢气物理性质的知识同化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顺化(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景)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度)
认识发展阶段
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与认知水平相适应
加强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素材丰富,有血有肉的教材远比成人化、教条式的枯燥呆板的教材有更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关于学习的原理
学习从属于发展(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同化才有可能)
知觉受制于心理运演(知觉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搜索活动,而不是毫无目的的扫视)
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要主动构建信息,而不是简单积累)
认知冲突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须的(错误会引起学生顺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否定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通过否定的行动解决矛盾,消除差异,排除障碍或填补间隙)
化学学习的认知结构及其建构
布鲁纳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知识总是有结构的,只有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才能深刻地理解这门学科;只有把具体的事物放进知识结构里,才容易记忆和便于运用)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务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他们意义的结构的过程)
化学学习(掌握一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为了通向迁移的大道。化学概念和理论知识是建立在化学事实之上的,是对化学现象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归类理论(归类就是要分别对待各种相同的事物,對周围的各种物体事件和人进行分类)
知觉理论(知觉就是人们根据刺激输入的某些确定的或关键的属性,有选择的把他们归入某一类别)
化学学习过程
复习(激活原有认知结构)
设疑(创设问题构成情景)
激疑(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析疑(设计实验论证假设)
归纳(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迁移(检验反思巩固深化)
概念获得理论
概念形成(学生知道某些东西属于这一类别,其他东西则不属于这一类别)
概念获得(学生能够发现可用来区别某一类别的成员与非同意类别的事物的各种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