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这是一篇关于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思维导图,包括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审评条件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茶叶感官 审评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叶感官审评的条件,方法及审评结果与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的感官审评。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8302 茶 取样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15608 中国颜色体系
GB/T 18797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术语和定义
茶叶感官审评
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与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粉茶
磨碎后颗粒大小在0.076毫米及以下的直接用于食用的茶叶。
审评条件
环境
应符合GB/T18797要求。
审评设备
审评台
干性审评高度800mm~900mm,宽度600mm~750mm,台面为黑色哑光;湿性审平台高度750~800mm,宽度450~500mm台。台面为白色哑光,审评台长度视实际需要而定。
评茶标准杯碗
初制茶审评杯碗
杯呈圆柱形,高75mm,外径80mm,容量250ml,具盖。
精制茶审评杯碗
呈圆柱形,高66mm,外径67mm,容量150ml,具盖。
乌龙茶审评杯碗
杯呈倒钟形,高52mm,上口外径83mm,容量110ml,具盖。
评茶盘
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外围边长230mm,边高33mm,盘的一角开有缺口,缺口呈刀等腰梯形,上宽50mm,下宽30mm。涂以白色油漆无气味。
分样盘
木板或胶合板制,正方形,内围边长320mm,边高35mm,盘的两端各开一缺口,涂以白色,无气味。
叶底盘
色叶底盘和白色搪瓷盘,黑色叶底盘为正方形 ,外径:边长100mm,边高15mm,供审评精制茶用,搪瓷为长方形。外径:长230mm,宽170mm,边高30mm,一般供审评初制茶叶底用。
扦样匾
竹制,圆形,直径1000mm,边高30mm,供取样用。
分样器
木制或食品级不锈钢制。由四个或六个边长120mm,高250mm的正方形组成长方体分样器的柜体,四角高200mm,上方敞口、具盖,每个正方体的正面下部开一个90mm×50mm的口子,有挡板,可开关。
称量用具
天平感量0.1g。
计时器
定时钟或特制砂时计,精确到秒。
刻度尺
刻度精确到毫米。
网匙
不锈钢网制半圆形小勺子,捞取碗底沉淀的碎茶用。
茶匙
不锈钢或瓷匙,容量约10ml。
烧水壶
普通电热水壶,食品级不锈钢,容量不限。
茶筅
竹制 搅拌粉茶用。
审评用水
审评用水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应符合国标5749的规定,同一批茶叶审评用水水质应一致。
审评人员
茶叶审评人员应获有《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身体健康,视力5.0及以上。
审评人员开始前更换工作服。用无气味儿的洗手液,把双手清洗干净。
审评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妆品,不得吸烟。
审评
取样方法
粗制茶取样方法
匀堆取样法
就件取样法
随机取样法
精制茶取样方法
按GB/T8302规定执行。
审评内容
审评因子
初制茶审评因子
按照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因子进行。
精制茶审评因子
按照茶叶外形的形状,色泽,整碎和净度,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八项因子进行。
审评因子的审评要素
外形
干茶审评其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和净度。
紧压茶审评其形状,规格,松紧度,匀整度、表面光洁度和色泽。
汤色
茶汤审评其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
香气
香气审评其类型,浓度,纯度,持久性。
滋味
茶汤审评其浓淡,厚薄,醇涩,纯异和鲜钝等。
叶底
叶底审评其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整度。
审评方法
外形审评方法
茶汤制备方法与各因子审评顺序
红茶,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紧压茶,花茶,袋泡茶,粉茶(柱形杯审评法)
乌龙茶(盖碗审评法)
内质审评方法
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审评结果与判定
级别判定
未知样的级别=(外形级别+内质级别)/2
合格判定
评分
结果计算
结果判定
品质判定
评分的形式
独立评分
集体评分
评分的方法
分数的确定
结果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