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图知识点
这是一篇关于地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地图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可以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
这是一篇关于地球运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视运动,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日),五带的划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特征,地球公转,地球自转。
这是一篇关于重要地理分界线(中国地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综合界线,水文界线,人口地理分界线,热量线,地势阶梯分界线,气候界线。
这是一篇关于地球运动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地图
地图的作用
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可以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
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
绘制方法
用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相应的位置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地图三要素
方向
一般定向法: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方向
指向标定向法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
常用的两种方法:指向标平移法,转动地图法
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地图上基本的八个方向要牢记:东(E)、南(S)、西(W)、北(N),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地图上方向的判读一定要先看有没有指向标
比例尺
定义,公式,计算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且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学会用科学计数法读数
表达方式
数字式:如1:100000或1/100000
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
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个分数,分子为1,分母不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的值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的值越大。
选择比例尺
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实地范围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内容越简略。
图例和注记
地图分类
自然地图
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
工业图、农业图、交通地图、人口分布图等
电子地图
广泛用于定位、导航、交通管理、个人出行等方面
地形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处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和相对高度都以米为单位,在地图上一般标注的高度为海拔高度。负值表示低于平均海平面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同图等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全图等高距一致(特别说明的除外),等高距就是相对高度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等高线均闭合曲线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会重合,在陡崖处出现。
山体的五个地形部位
山峰(山顶):四周低,中部高;学会估算山峰海拔高度范围
山脊(分水线):等高线弯曲部分凸向低处,山脊线视野开阔,不会形成河流
山谷(集水线):等高线弯曲部分凸向高处,多发育河流,也易形成洪水,不适宜露营
鞍部: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地势比山峰低,且相对平缓。呈马鞍形,位于山谷线最高处
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适宜攀岩、速降等极限运动,有河流流经时会形成瀑布。
山脊与山谷的区别:纵向比较法”凸高为谷,凸低为脊“。横向比较法”中间高两侧低——山脊,中间低两侧高——山谷“。
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般用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山地、高原,白色表示冰川,褐色表示高山。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首先要结合陆高表明确每种颜色表示的高度,再根据高度和颜色的变化所反映的地形形态,判断所识别对象属于哪种主要地形类型。
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类型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起伏小,平坦开阔;
高原
海拔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峻,内部起伏较和缓
山地
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地表崎岖不平,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
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盆地
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四周高、中部低。
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地形;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称为地势。
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概括平原、高原和 山地、丘陵的地表特征可以简要为:低平、高平,高陡、低缓
地形剖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
沿经线方向绘制的剖面图称为纵剖面图,沿纬线方向绘制的剖面图称为横剖面图。
读图的基本方法
读图名,知图类,圈定思考范围
析图例,看点线,全面获取信息
看局部,找特征,对接教材内容
连题目,抓关键,锁定考查目标
组答案,防失误,科学严禁作答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