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球运动
这是一篇关于地球运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视运动,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日),五带的划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特征,地球公转,地球自转。
这是一篇关于重要地理分界线(中国地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综合界线,水文界线,人口地理分界线,热量线,地势阶梯分界线,气候界线。
这是一篇关于地球运动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
自转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绕转中心
地轴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地球是不透明球体)
时间差异,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
晨昏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即晨昏线,随地球自转,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早晨,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是黄昏。
地球公转
公转周期
一年(约365天)
公转方向
太阳
四季更替
四季的划分:北温带的许多国家一般把3-5月划为春季,6-8月划为夏季,9-11月划为秋季,12月-次年2月划为冬季
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自春分日至秋分日为夏半年,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弧大于夜弧,昼长大于夜长(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夏至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则相反。
北半球自秋分日至春分日为冬半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到处是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这一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则相反。
地球公转特征
黄赤交角
有公转就有轨道面,即黄道面;有 自转就有赤道面。在黄道面同赤道面之间有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度数为23.5°(23°26′)
公转特征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同公转轨道面保持66.5°(66°34′)的夹角不变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北极总指向北极星方向保持不变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仰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就季节变化而言,在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每年冬至日达最小值。在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情况正好相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
受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物体影子长度随季节有规律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夏至日正午物体影子最短,冬至日正午物体影子最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物体影子皆朝向北。
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据
地球表面各地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的规律。
五带名称
热带
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长夏无冬
北温带、南温带
四季分明
北寒带、南寒带
有极昼或极夜现象
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日)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昼短夜长
太阳视运动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