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疾病障碍
这是一篇关于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疾病障碍的思维导图,包含定义及表现、 临床表现、 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等。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治疗中的阻力与问题的思维导图,总结了来自来访者的阻力、 来自治疗者的干扰和问题等。
这是一篇关于学习的思维导图,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是一篇关于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的思维导图,包含概述、 酒精依赖、阿片类物质相关障碍、其他物质相关及其成瘾障碍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疾病障碍
概述
神经病与精神病性障碍
神经病定义:指神经系统出现各种疾病
精神病性障碍:一组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表现多以幻觉、妄想、行为紊乱为症状,其思维、情感、言语、行为动作与外界环境常常不协调,患者可能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
非精神病性障碍
分类:神经症、人格异常、心理生理障碍等
症状:情绪障碍、轻度思维障碍、躯体感知障碍等
精神分裂症
定义及表现
精神分裂症:一组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的综合征,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患者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
表现
心理活动内外不协调:感知到没有的刺激与信号(幻觉)
心理过程不协调:思维认识到的是快乐,但患者体验到的是悲伤
心理过程缺乏联系:意识清晰的前提下,说话不连贯,没有逻辑
临床表现
感知觉障碍
错觉、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
幻听,言语性幻听最为常见
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
思维障碍
联想过程障碍
联想过程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交谈中不用常规的修辞逻辑法则
言语支离破碎、逻辑关系混乱
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内容过多(妄想):固定不变的信念,在证据面前很难改变固定的信念
思维内容过少(思维贫乏):话少,被动
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
情感不协调:内心体验及情感反应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抑郁
意志与行为障碍
意志减退、紧张性木僵、紧张性兴奋
对前途毫不关心,没有任何打算
自杀、冲动杀人、自伤
认知功能损害
记忆、注意、抽象思维功能、信息整合功能损害
阴性症状
消极的、不活跃的症状
自知力缺乏
自知力:指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自知力缺乏:失去对自我的检验能力,无法区分主观体验和客观事实
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坚信病中的症状才是真的
早期表现及其他症状
前驱期症状
强迫症状
病因
生物学因素
遗传:一对基因要背,踏马的
大脑结构:海马回、前额区、额叶内侧结构、边缘系统
神经生化方面:多巴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等
神经发育病因假说: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受到外界影响;母孕期或围产期的损伤
脑电生理与神经生理学:左半球功能失调
社会心理因素
个性特征
应激事件
家庭环境因素
素质-应激综合模型:易感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DSM-5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A:妄想、幻觉、思维瓦解,至少符合其中一个核心症状
鉴别诊断: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状障碍、妄想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
症状评估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精神症状严重程度临床工作者评估量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
治疗
药物治疗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又称典型抗精神病药
作用
通过阻断大脑内多巴胺受体发挥抗精神病的作用
通过作用中脑-大脑皮质和中脑-边缘系统发挥药理作用,同时也作用到黑质-纹状体通路和下丘脑通路的多巴胺受体
疗效:可缓解大部分症状,尤其是急性期阳性症状
不良反应
过渡镇静、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心血管和自主神经不良反应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又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作用:不局限于D2受体的阻断,同时对5-羟色胺受体有较强的阻断作用
种类及副作用:利培酮、奥氮平、喳硫平等;血糖、血脂、催乳素升高
物理治疗
电休克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
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家庭心理治疗
降低情感表达的治疗
康复措施
预后
妄想性障碍
定义:又被称为偏执障碍、偏执狂、偏执型精神病,是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
表现:发病缓慢、有一定的现实性、很少出现幻觉
类别:被害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
性格固执等;在个性缺的基础上遭受刺激而诱发;容易和环境发生冲突,形成恶性循环,强化妄想
鉴别诊断
与强迫症、物体变形障碍/精神分裂症样障碍进行鉴别诊断
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治疗不佳
病程多程持续性、个别患者经治疗缓解较彻底
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定义
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指一组起病急骤,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短暂精神障碍,病程大于一天小于一个月,大部分患者能缓解或基本缓解
旅途性精神病:患者在路途中发病,病前有明显精神应激、过度疲劳、过分拥挤等综合因素作用
临床特征:意识障碍、片段的妄想、幻觉、行为紊乱;在充分休息后能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突然产生多种结构松散、变幻不定的妄想;病程短暂;
鉴别诊断:其他躯体疾病、与物质有关的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诈作与做作性障碍
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
预后: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