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于灭亡思维导图,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这是一篇关于第13课五四运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论述题,21世纪的我们应该做怎样的青年?如何理解五四精神?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的爆发。
这是一篇关于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军阀割据,护国战争,袁世凯复辟帝制(为实现皇帝梦措施),二次革命。
这是一篇关于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的建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统一
建立
581 年,建隋朝,长安为都,隋文帝(杨坚)
589 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秦—西晋—隋(第三次大统一)
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初的发展 (开皇之治)
巩固措施
经济方面:发展经济, 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和 度量衡制度
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立强盛的王朝(开皇之治)
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杨广)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从 605 年起
意义 / 影响
积极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影响: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加速隋的灭亡
为什么隋炀帝能开凿大运河?
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中央集权加强,有较强社会组织能力
已有天然的古河道作为基础
为什么开凿大运河?
与陆运相比,水运粮食量大,速度快,费用少
隋朝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原因/理由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体现我国古代河流修造最高水平
体现了隋朝的文明进程和国力强大
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背景
魏晋南北朝,选拔权上层垄断,看门第,不重才能
中国古代的选官方式
夏商周:按血缘(世官制)
秦:按军功授爵(军功爵制)
汉: 按品行入官(察举制)
魏晋:凭门第入官(九品中正制)
隋唐至清: 按成绩入官(科举制)
创立进程
隋文帝: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进士科的创立 ,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直接原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早是山东)
主要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根本原因:隋朝统治基础不牢
暴政表现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驰道; 三次征辽东;
时间: 618 年,隋炀帝被杀死,隋朝灭亡
其他
隋炀帝派人三赴琉求(台湾);三国鼎立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
赵州桥(隋朝李春设计)特点:结构科学;坚固耐用;防洪;造型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