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思维导图
关于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思维导图,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民主与法治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该部分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富强与创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踏上强国之路,创新驱动发展。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民主与法治
1||| 追求民主价值
标注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民主的足音
民本思想
“民为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民主价值的要求
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实现民主价值的途径
依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民主道路的选择依据
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的足迹
1840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抗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力
1921年中共成立,争取人民当家做主,探索适合中国的民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得以真正确立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不懈探索
现在,中国人民共同价值追求:建设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宪法保障民主
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布宪法,为我国民主建设和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通过法治体现和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新型的民主
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本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本质特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
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最广泛:一是享有民主主体的广泛、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力的广泛
最真实: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力,是有法律、制度、物质保障的
最管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选举民主
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驶权力
协商民主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含义: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有哪些?(一个根本,三个基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证券、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委会、居委会)
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村民说事制度是我国看、基层民主治理的一种创新尝试)
参与民主生活
公民参加民主生活
内涵
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地位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力
要求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丰富民主生活的形式,增强公民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
公民形式民主权力的形式
民主选举
地位: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力的一种重要形式
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地位: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方式:提案、座谈、论证等
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民主决策
地位: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作用: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监督
地位: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网上评议政府等
要求:依法行使监督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民主管理
地位: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十五的机会和渠道
方式:职代会、厂务公开等
作用: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力,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
对国家
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客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对公民
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
一个国家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意义
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
积极参与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有序参与
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2||| 建设法治中国
夯实法治基础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公民
法治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社会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社会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国家
走法治道路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良法之治
实行善治
全面依法治国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方针
科学立法
使每一项立法都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严格执法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能得到严格执行
公正司法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凝聚法治共识
法治政府
政府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使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政府如何为人民服务
严格执法,维护社会治安,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通过保障义务教育、救助贫困群体、保障百姓住房等措施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依法行政的含义和要求
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力
要求:1、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3、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的要求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梳理正确的权力义务的观念
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优秀法律文化,共同营造法治环境,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
法律对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