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必修一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政治必修一思维导图,包含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
编辑于2024-02-05 11:50:39高中政治必修一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原始社会
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生产力状况:旧石器时代(采集天然食物为主)→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出现,人由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生产关系的特点: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解体: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氏族公有转为家族私有→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逐渐不平等
奴隶社会
生产关系的特点;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无人生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只有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主要矛盾:努力和奴隶主间的矛盾
国家的产生和实质:①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进步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迈入了时代文明的门槛
封建社会
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
主要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被迫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还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
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科学社会主义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局限性:只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批判资产阶级,主张阶级调和,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三大工人运动
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的舞台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发展历程:巴黎公社工人运动(失败)→十月革命(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挫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生产关系的特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关系中互助合作,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
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原因:不允许走、不愿意走、没能力走)
新民主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开始标志:五四运动(1919年)【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1921年)【意义: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取胜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胜利标志:新中国成立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彻底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过渡时期(1949-1956)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党的八大
地位: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最主要的贡献: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人们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改革开放
进程
起步阶段(1978-1992)
新阶段、新水平(1992-2012)
推进阶段(2012-至今)
意义:四个面貌、三个飞跃、一个重要法宝、一个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道路(实现途径、必由之路),理论体系(行动指南),制度(根本保障),文化(精神动力)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的意义
历史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政治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世界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生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决主要矛盾的措施:一个变两个不变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质:国家富强(实现基础)、民族振兴(核心内容)、人民幸福(奋斗目标、根本归宿)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实现伟大梦想的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四个伟大的关系:①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②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要内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士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怎样坚持: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永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