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统中国“利手性”及其礼法境遇
这是一篇关于传统中国“利手性”及其礼法境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传统中国“左/右利手”讨论,结论:中国传统利手性礼法境遇,体现“身体政治“,重”实用性功能“;西方则体现”身体宗教“,重“精神性区别”,问题:与自然界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双手呈现典型的灵巧不平衡性,左撇子生活在“右手霸权主义”社会环境中。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周工作总结与下周工作计划
内衣测评
端午节
怎么美白?
财富规划思维导图
家庭战略转移思考
篮球大纲
预警类型
《断舍离》读书笔记
2019年年中总结(闵利利)
传统中国“利手性”及其礼法境遇
问题:与自然界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双手呈现典型的灵巧不平衡性,左撇子生活在“右手霸权主义”社会环境中
结论:中国传统利手性礼法境遇,体现“身体政治“,重”实用性功能“;西方则体现”身体宗教“,重“精神性区别”
传统中国“左/右利手”讨论
右手优越的基础:字源来看,“左右”原指左右手及其功能差异
中国古人左右观:方位被注入情感和礼仪,产生尊卑价值判断
尊右卑左 理论基础为“右便左僻”,因右手便利而引申为崇拜对象
尊左卑右 建立在阴阳五行观基础上,“崇阳”与“尊君”
对比中西方武技传统(如中国拳与拳击、大枪武艺与击剑等),从外显层直观的身体技术开发、运用方式,到内隐层礼节仪式、道德规范等(如抱拳礼与碰拳套、倒地即停与迫使对方丧失战斗力)所蕴含的文化差异,亦可洞见冲突场景下,不同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精神塑造。
出于人类“以自己身体方位来度量世界的地理位置”等现实生理需求,中、西文化传统均存在对方位“注入情感、价值”的思维倾向。但这类“本质一致”的原始行为,最终在不同的礼教观、宗教观影响下,引申出重视用功能的“身体政治”和重精神性区别的“身体宗教”的视域分野,并外在呈现对“利手性”现象殊异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及行为表现。
文章以“右手霸权主义”问题着眼,以“左/右利手”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和社会环境中所遭遇的不同礼法境遇为切入点,通过历时性语言传统和共时性社会现实两个维度,深入分析探讨了西方世界基于两极性法则的宗教二元对立观及传统中国“阴阳相成观”哲学思想指导下世俗礼制对“左撇子”所持迥异观点、态度的生发逻辑。
总结思考
话题延伸
“利手性”的现代性、中国性
近代文化交锋中,利手性传统观念和境遇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如传统作揖与握手礼)
传统礼制社会渗透性>西方输入的人权魅力
中国社会有现代性跟进,更有传统中国性坚守
中西方传统“利手性”礼法境遇比较
差异的原因
思维模式
中国阴阳相成观
宇宙世界“阴阳相成”,以辩证智慧对待对立面,左右方位最终与阴阳形成固化关系,各自道德评价和区分无从建立
西方二元对立观
宗教二元对立观,右手更强壮、灵巧,故左右手成为表达神圣、世俗 二元对立的符号(符号意义的对立划分)
赫尔兹“万物的两极性法则”
社会气场
中国礼教
儒家正统强调“礼本乎情”,重道德;国家“身体化”治理,决定左右手政治上隐喻的相互地位,“左膀右臂”均受大脑驱使
西方宗教
宗教长期凌驾传统社会,基督教徒及《圣经》对右利手赞美、推崇,对左利手贬低、压制
中国传统:相对的左右利手对等观
展现相对平和的对等观
语言传统中,左右手相须并用,左手成为右手极为重要的帮手和辅助
司法官在疑难个案展现智慧,但左撇子未被先入为主视地怀疑,非指导性的观念问题
西方传统:绝对的手右利手对立观
赋予左右手根本的对立意义
语言传统中,右手=吉善、忠诚、完美、灵巧、荣耀、正确;左手=罪恶、背叛、不幸、笨拙、耻辱、错误
“原始人倾向于以自己身体的方位来度量世界的地理位置"——(法)贝尔特朗
右利手:获得绝对的优越和尊重,法理待遇上畅行无阻;左利手:被卑微嘲讽、排斥、打击
中世纪后,左撇子阴暗形象更加恶化,被塑造成”退化或种族低劣的一个因素“,甚至面临“等同于歹徒”的法律境遇
左手便利及礼法境遇
左利手的类型,自然性...+逆转性...
自然性非指遗传,而是出生时或婴儿期,各种原因致左脑受损,古人归之先天
自然性左利手:反抗礼制(天性使然)+游离礼制(规训缺失),因史料少见,难以确定其种属
逆转性左利手:原为右利手,因伤病障碍逆转左利手。因“客观不能”,凭借毅力换来成功,反而引发社会普遍尊重和赞赏
背后反映的依然是右手规训礼制
左利手的传统礼法境遇
游离于礼法、现实间 整体而言,古人对左右方位有尊卑,左右利手无尊卑
1.强调右手进食,但尊重现实中左利手
2.左利手背离礼制,但未受法律处罚
左利手依旧受到约束,祭祀中广泛禁用左利手
3.右手礼制主要源于饮食,虽有伦理因素,但非针对所有行为
司法案件中,时人对左撇子特征已充分认识,可利用其习惯特征进行案件侦破,但并未对左利手集体鄙视、怀疑
右手优越礼制规训
右利手的形成,社会规训>遗传天性
日常性礼制教育:《礼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食礼规定,通过人生礼仪教育的阶段特征论证,人生从接受右手取食的规训开始
新生婴儿蒙昧状态时,象征性礼制教育已经开始,父亲在特定仪式中“执子右手”,进行“右手取食”的身体前训
成因:古人 祭祀鬼神核心礼仪 需要
认为神与人有相似的食欲,只有取悦神才能降福于人
甲骨文“祭”字形变化(6/10),说明祭祀神灵时的肉祭或血食习惯,右手持祭祀食品为祭礼核心要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礼、军礼)”祭祀神圣、严肃,需对家族成员进行右手习惯规训
思考:俗语中“上厕所”与“下厨房”的说法,也与五行学说存在一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