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阅读与工作相联系”的六大原则
这是一篇关于“阅读与工作相联系”的六大原则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减少阅读中的“闲置时间”,读5本书,不如“一本书读5遍”,阅读,要以“遗忘”为前提,把读书想象成“投资股票”,一本书,读两成就够了,为收获成果而必须阅读的“两种书” 只有当这两类书聚在一起时, 才能够产生“拥有某一个人特性的知识成果”。
三种股东身份:自然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合伙之利弊、优缺点。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时选择何种股东身份需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综合考虑。不同股东身份各有利弊,公司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目标做出明智的选择。
强调了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性,并指出这种增长应以品质、体验、环保和健康为核心。接下来,定义了新质生产力,其特点在于融合价值创造,即将价格、成本、效率与品质、情感和体验等因素进行整合。此外,还提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满足社会、环境和经济的长远需求。指出了三大方向,即“上山下乡”(涉及农村地区)、“全球化战略”(旨在实现中餐的国际化与文化输出)和“中餐出海”(将中国菜推向世界)。
学会演讲是一个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建议,如演讲三态,四开六打,帮助你逐步掌握演讲技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阅读与工作相联系”的 六大原则
为收获成果而必须阅读的“两种书” 只有当这两类书聚在一起时, 才能够产生“拥有某一个人特性的知识成果”
商务书是“常规演技”
阅读方法基本就是反复阅读名著, 不要去记笔记。商务类书籍的阅读特点就是“狭窄而深奥”。
通识书是“自由演技”
阅读方法基本来说就是随心所欲地广泛阅读大量书籍, 并且阅读时需要记读书笔记。通识类书籍的阅读特点就是“宽泛浅显”。
一本书,读两成就够了
“帕累托法则”其实也适用于阅读大多数书籍 如何找出书中这20%的精华部分
想要找出精华部分,当然需要把书整个读一遍, 要点就是“一带而过地跳读全书”。
首先“阅读目录”
把“作总结的一章”从头读到尾
翻到目录部分,找出“看上去最有趣”的一章, 从最吸引自己的部分开始读
为了找这“珍贵的一句话”于是把整本书全读了个遍, 这样的做法永远都无法提高读书的性价比。
倘若没有找到一本书的“在最初阶段必读的那两成内容”, 那就意味着这本书根本不必阅读了
把读书想象成“投资股票”
应该将读书当成一种消费行为, 而应该将其当成一种“投资行为”
为购书所花费的金钱和时间的回报,是一些非经济型的报答,如知识和感动,以及一些经济型的报答,如工作上的好评与晋升、加薪
当你判断再投入更多时间, 也无法更多地获得回馈时,你就该和手中的书说再见了
阅读,要以“遗忘”为前提
只依赖头脑中的记忆去进行知识生产, 你的输出能力会变得非常孱弱
制造一个鱼笼,将代表着信息的鱼投入其中饲养起来
读5本书,不如“一本书读5遍”
“宽泛浅略的阅读行为”无论重复多少回,都无法提升知识的贮藏量
采取“T字型读书法”
在宽泛浅略的浏览过程中,找到了那本“有价值的书”
用半年时间,坚持只读同一本书
减少阅读中的“闲置时间”
同时正在阅读的书籍数量,要以“10本”为最低限
务必将生活中那些“懒懒散散、什么都没干”的时间减到最少
在20本里找到正合自己当下心情的书,概率就要比3本高很多了
假如想读书的“情绪模式”有10个档位,3本书全部不合适的概率就会高达72.9%。出人意料,还挺高的对吧?另一方面,当书本数量上升到10本,那么全部不合适的概率就会下降到35%,上升到20本的时候,不合适的概率就只剩12%了。也就是说,当同时正在阅读的书有20本的时候,你会产生“哪本书都不太想读啊”的情绪,10次里只会遇到1次。可见减少“闲置(或停滞)时间”是多么的有效了
Andy Liu 2024第23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