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近代前期列强侵略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关于近代前期列强侵略与人民的反抗斗争思维导图,总结了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近代前期列强侵略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前期列强侵略
鸦片战争(1840-1842)
鸦片战争的背景
鸦片贸易的兴起
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海外贸易市场和原料产地,但中国的“男耕女织”式生产使其无法作用,于是开始以鸦片输出为贸易
鸦片贸易的危害
经济层面:鸦片贸易导致了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这对当时的中国经济构成了巨大压力
社会层面:鸦片具有高度成瘾性,它毒害蚕食了无数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军事层面:鸦片贸易还削弱了清朝的国防力量
文化层面:鸦片贸易更是对中国文化和国家的深层次影响
制度层面: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社会制度,作为近代历史的开端
实质:通商战争
鸦片战争的过程
鸦片战争的爆发
工业革命后,列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占领中国巨大的市场
重要原因:清政府的贪污腐败、国力衰弱、军事荒废为英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可能
鸦片战争的结果
失败,签订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
赔偿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割香港岛给英国
税收由双方共同商定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英法发动战争的原因(导火索)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父事件
清政府的应对措施
拒不道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英法联军的入侵
抢劫并火烧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清政府之后的抵抗
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陆续签订了《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国领土的丧失
一百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主权的丧失
领土主权
海关主权
司法主权
一鸦和二鸦的共同原因
列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并积极向外侵略扩张
建立新式学堂
向西方学习
编练军队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平壤战役(1894)
左宝贵
失败
黄海海战(1894)
邓世昌
辽东战役(1894)
徐邦道
威海卫战役(1895)
丁汝昌
北洋军事全军覆没
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人民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清朝统治的腐败(内部腐朽)
西方列强的侵略(外部挤压)
口号:反清复明(存在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金田起义(1850-1851)
洪秀全领导的广西桂平县武装起义
天京事变(1856)
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分歧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后期开始腐朽享乐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
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缺乏先进阶级的正确领导
清朝统治没有被推翻,太平天国失败
农民阶级往往是起义的先行者,很少能成为最终获益者
性质
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
义和团运动(1899-1900)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
口号:扶清灭洋(可以看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义和团运动的过程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领土边疆问题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先顺利后曲折(农民色彩严重,局限性严重)
义和团运动的结果
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局部问题)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清朝统治的加强(表面)
前期:义和团的建立的确打击了八国联军侵华的野心(鹬蚌相争,清政府得力)
后期:在慈禧与华尔洋枪队(外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用失败(表面上是清政府得力,实则是清政府彻底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签订《辛丑条约》(内容)
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约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最重要的一点)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在自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驻扎军队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班列六部之前)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