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通信原理-信道思维导图
介绍了无线信道、有线信道、数字模拟、信道容量、信道中的噪声、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等。
介绍了信息及其度量、通讯系统主要性能指标、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的分类与通信方式。
介绍了确定信号的类型,频率结构、时域性质,确知信号是通信系统中传输信息的基础,其特性对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详细的介绍了平稳随机过程、高斯随机过程、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高斯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电费水费思维导图
D服务费结算
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平面图知识合集
软件项目流程
一级闭合导线
建筑学建筑材料思维导图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人工智能的运用与历史发展
电池拆解
信道
概述
狭义信道
有线信道
明线、电缆、光纤
无线信道
自由空间或大气层
广义信道
调制信道
研究调制、解调问题
恒定参量信道
特性不随时间变化
随机参量信道
特性随时间变化
编码信道
研究编码/译码问题
有记忆信道
前后码元有依赖关系
无记忆信道
前后码元相互独立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地波
频率:<2MHz 特性:有绕射能力 距离:数百或数千米 用于:AM广播
天波
频率:2~30MHz 特性:被电离层反射 距离:<4000km(一跳) 用于:远程、短波通信
视线传播
频率:>30MHz 特性:直线传播、穿透电离层 用途:卫星和外太空通信 、超短波及微波通信 距离:与天线高度有关
无线电中继
优点∶容量大、投资少、维护方便、传输质量稳定。应用∶远距离传输话音和电视信号。
卫星中继
优点;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稳定,传输距离远,覆盖区域广。缺点∶传输时延大,信号衰减大,造价高。
散射通信
电离层散射 频率∶30~60MHz 距离:1000km以上 对流层散射 频率:100~4000MHz 距离:<600km 流星余迹散射 特性:高度80~120km,长度15~40km存留时间:小于1秒至几分钟频率:30~100MHz距离:1000km以上用途:低速存储、高速突发、断续传输
对称电缆
特点
每对呈扭绞状,以减小各线对的互相干扰
缺点
传输衰减大,距离远,邻道间有串话干扰
应用
电话线路、局域网及综合布线工程中的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
组成
由同轴的两个导体组成 内芯:金属导线 外导体:金属编织网
优点(相较于双绞线)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带宽更宽,速率更高
成本较高;解决:用光缆代替
光纤
结构:纤芯、包层 按折射率分类:阶跃型、梯度型 按模式分类: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优点
传输带宽宽、通信容量大;传输衰减小,无中继传输距离远;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好,防窃听,耐腐蚀;体积小,重量轻,节省有色金属,环保
易碎,接口昂贵,安装和维护需要专门技能
长途电话网、有线电视网等的主干线路中
数字模型
调制信道模型
模型
叠加有噪声的线性时变/时不变网络
共性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输出端;大多数信道都满足线性叠加原理;对信号有固定或时变的延迟和损耗;无信号输入时,仍可能有输出(噪声)
入出关系
加性噪声始终存在
分类
恒参信道
特性基本不随时间变化
随参信道
特性随时间随机快变化
编码信道模型
可用 转移概率来描述。
信道容量
离散信号容量
信源发送的平均信息量(熵)
因信道噪声而损失的平均信息量
信息传输速率R
信道每秒传输的平均信息量
r ‒信道每秒传输的符号数为(符号速率) [H(x) – H(x/y)] ‒是接收端得到的平均信息量
信道容量Ct
最大信息传输速率:对一切可能的信源概率分布
含义:每个符号能够传输的最大平均信息量
等价式
连续信道容量
香农公式 S - 信号平均功率(W);B - 带宽(Hz) n0 -噪声单边功率谱密度;N = n0B -噪声功率(W)
含义
当信号和信道噪声的平均功率给定时,在具有一定频带宽度的信道上,理论上单位时间内可能传输的信息量的极限数值。
意义
若 R,≤ C,则总能找到一种信道编码方式,实现无差错传输;若传输速率大于信道容量,则不可能实现无差错传输。
结论
信道容量 C依赖于 B、S 和 n0
增大 S 可增加 C,若S →∞,则C→∞
减小 n0 可增加 C,若n0 → 0,则C→∞
C一定时,信道带宽B、信噪比S/N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增加B,可以换取S/N的降低;反之亦然
信道中的噪声
定义
信道中存在不需要的电信号
独立于信号始终存在,所以又称加性干扰
使信号失真,发生错码,限制传输速率
类型
按噪声来源
人为噪声
自然噪声
内部噪声(热噪声)
来自一切电阻性元器件中电子的热运动
均匀分布在0~10^12Hz频率范围
性质:高斯白噪声
按噪声性质
脉冲噪声
窄带/单频噪声
功率谱
噪声等效带宽
物理意义:通过宽度为Bn的矩形滤波器的噪声功率 = 通过实际接收滤波器的噪声功率。
平均功率
起伏噪声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时不变系统)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传输特性
无失真传输
理想恒参信道的冲击响应
无失真传输(理想恒参信道)特性曲线
失真影响
幅频失真
影响:对模拟信号,造成波形失真→信噪比下降 对数字信号,产生码间串扰→误码率增大
相频失真
影响:对语音信号影响不大,对视频信号影响大,对数字信号:码间串扰→误码率增大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随参信道特性
衰减随时间变化 时延随时间变化 多径传播
多径效应
多径传播使信号产生瑞利型衰落
多径传播引起频率弥散
减小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措施
分集接收
扩频技术
OFD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