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这是一个关于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思维导图,包含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等。
这是一个关于第六章 自然灾害的思维导图,包含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等。
这是一个关于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的思维导图,植被和土壤是地理环境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一个关于第四章 地貌的思维导图,包含常见地貌类型、 地貌的观察等。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国民收入分配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定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直接原因: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决定
按劳分配
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具体形式
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农村经济中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村办企业的工资
公有制持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
意义
体现效率: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促进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的原因
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方式: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的生产要素
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的居民收入途径
主要途径
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其他途径
经营性收入,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如何获取更多收入—劳动
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要求
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树立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和目标
原因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目标: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根本上: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社会总财富
制度保障:分配制度是促进功能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拓宽居民收入渠道
重要举措:“两个同步”“三次分配”
“两个同步”“三次分配”
总体要求: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两个同步: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三次分配
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按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