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地理第六章 自然灾害
这是一个关于第六章 自然灾害的思维导图,包含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等。
这是一个关于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的思维导图,植被和土壤是地理环境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一个关于第四章 地貌的思维导图,包含常见地貌类型、 地貌的观察等。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自然灾害
6.1气象灾害
洪涝灾害
定义: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成因
自然原因
气候: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秋多暴雨
地形:地势低洼,地表径流流速慢,排水不畅
河流: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河道弯曲
植被:覆盖率低,截留少,下渗少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汇水速度快
围湖造田→蓄水作用弱
地面硬化,下渗减少→排水不完善
分布
从气候因素看:我国洪涝灾害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
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影响
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防治措施
气候:加强监测预报
地形:建分洪滞洪区
河流:裁弯曲直、修建水库、修筑堤坝
植被:植树造林
退耕还湖、海绵城市
干旱灾害
定义: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我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旱灾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干旱也会影响畜牧业,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干旱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此外,旱灾及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分类及成因
春旱(华北):雨季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浪费水
伏旱(江淮):梅雨后高压控制
夏秋旱(华南):雨带推移,高温天气
四季旱(西南)
措施
新建水库,合理抽取地下水
南水北调,人工增雨
植树造林,耐旱作物
滴灌喷灌,阶梯水价
台风灾害
定义: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结构
台风天气常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等
时空分布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寒潮灾害
定义: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时空分布: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6.3防灾减灾
手段
灾害监测
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 、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灾害防御
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灾害救援与救助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 ,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灾后恢复
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图6.17)。这一过程也能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
自救与互救
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R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地理信息系统(GIS)
6.2地质灾害
地震
定义: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定力超过也曾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聚集起来的能量急剧的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构造
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露、疫病蔓延等灾害
地震不仅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这些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往往长久
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定义: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分布: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滑坡多发
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 ,堵塞河道。泥石流多与山洪相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淤塞江河等
泥石流
定义: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形成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是发生泥石流的主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