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
2024一轮复习,通过此脑图的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回顾和复习地理知识点。有需要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编辑于2024-02-20 10:53:15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考情分析
纵观近五年各地区的高考命题内容和趋向,对人口迁移的考察属于热门方向,尤其是针对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更为常见。且高考考察往往会结合人口统计资料或近年来社会热点新闻来进行综合考察。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的日益显著,由人口迁移而产生的现象也日新月异。针对我国新型人口迁移的现象可能会成为命题方向。
核心素养分析
综合思维:综合图文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发展的特征,分析全球何我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性。 地理实践: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全球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人地协调:以人口迁移的影响为背景,辩证分析人口迁移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并结合影响提出区域发展的策略。
思维建构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做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
人口迁移
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时间属性
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一般一年以上)
空间属性
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一般跨越县级以上)
三大要素
空间移动(跨越行政区界限)
居住地变更
时间限度(大约1年以上)
影响因素
推拉理论
推力因素
多种因素促使原居民离开
拉力因素
留住在这里生活的人,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
障碍因素
距离远近、交通便利程度、语言相同/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差异、国家政策等限制移民的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土壤: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自然灾害: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
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当前最重要的因素
政策:国家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
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
战争:破坏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环境与秩序,导致大量人口迁出战乱区
文化教育:人们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想方设法从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家庭婚姻: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历史上曾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概念
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
范围
跨越国界
方式
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特点
19世纪以前
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 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距离:跨大洲、海洋的远距离 主要迁入地:大洋洲、北美、拉丁美洲。 主要迁出地:亚洲、非洲、欧洲。 规模:迁移规模大、持续时间长。
二战以后
原因:经济的差异。 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主要迁入地:大洋洲、北美、欧洲、西亚。 主要迁出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形式:多元化(非定居外籍劳工增多) 规模:规模大
国内人口迁移
概念
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范围
跨越行政区边界
方式
招工、招生、分配等
特点
古代
方向: ①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使人口大规模地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 ②唐代至清代:江西迁往湖广,湖广迁往四川。 ③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 原因:战乱、自然灾害等
改革开放前
方向:东部到边疆、城市到农村;支边、上山下乡 原因:国家政策,为了开发内地和边疆,户籍管理政策 特点:有组织、有计划、规模小
改革开放以后
方向:乡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向工矿地区 原因: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乡差距大 特点:自发的,流动人口剧增
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入地
有利影响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带来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交流;节约了教育经费 ④加速城市化进程;减缓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不利影响
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环境、交通、治安造成巨大压力;就业问题(挤占就业岗位)
迁出地
有利影响
①减轻本国的人口压力,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加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③增加当地居民的家庭收入
不利影响
造成劳动力和人才外流(致使发展后劲不足);造成基础教育投资多,回报少的局面
能力提升
例1
(2018·全国Ⅰ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 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文字信息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示信息
该直辖市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但差值减少
说明该直辖市近十年来对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图示信息
该市人口超过3000万
人口净迁出
知识储备
我国四个直辖市中只有重庆人口超过3000万,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例2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据此完成(1)~(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 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知识储备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吸引大批农民进城
城乡间人口流动
农村劳动力短缺促进农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人口流动
缩小城乡收差距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能提高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但小城镇城市化水平反而可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