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美如初见:护肤的真相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美如初见:护肤的真相的思维导图,如果有几十个植物提取物连在一起,不需要对此产品的功效报太多希望。
编辑于2024-02-23 16:52:40粗略解读成分表
基础规则
含量一般从高到低排序,5%和1%是关键点
1%之后的成分都是点缀性添加,功效微乎其微
含量不超过1%的成分之间可以随意排列
步骤
1. 识别出5%的成分,依次递减1%,减到1%的时候重复使用1%
2. 识别出1%的成分
5%和1%
≤5%成分 (只适用于水、乳、精华、凝胶、喷雾) 不适用于滋润厚重的面霜、洗面奶、沐浴露等
二元醇或者多元醇(既有保湿功能,又有防腐功能)
甘油
丙二醇
丁二醇
双丙甘醇
1,2-戊二醇
必然≤1%成分
透明质酸钠,又叫玻尿酸
0.1%-0.2%
香精(日用香精)
防腐剂
苯氧乙醇(最常见),一般可能是0.4%左右
(羟)苯甲醇
其他
螯合剂
EDTA二钠(三钠)
增稠剂
卡波姆
0.1%-0.6%
凝胶制品可以加到1%
色素
CI+阿拉伯数字
维生素C
加多会氧化
植物提取物
如果有几十个植物提取物连在一起,不需要对此产品的功效报太多希望
其它5%
防腐剂
防止化妆品变质
避开不安全的防腐剂
甲醛(一票否决)
咪唑烷基脲、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DMDM乙内酰脲,其特点是名字以“脲”结尾,
卡松类(一票否决)
甲基异噻唑啉酮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硝酸镁
氯化镁
尼泊金酯(不超过1%)安全性高
羟苯甲酯
羟苯乙酯
羟苯丙酯
羟苯丁酯
但有可能影响激素分泌
碘类(最好别用)
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丁酯
IPBC
有机酸类(只有在弱酸性条件下才有用) 可能会加入柠檬酸、水杨酸之类的成分 塑造环境
苯甲酸
遇到甘油会失去活性,一般搭配使用别的防腐剂一起用
山梨酸(钾)
一般搭配使用别的防腐剂一起用
不稳定,后期容易氧化变色
该产品必然是弱酸性的,缺点
刺激皮肤
去角质
醇类防腐剂
苯氧乙醇
安全系数高,致敏性低
(羟)苯甲醇
安全系数高,致敏性低
一般不需要加防腐剂的品类
水很少的护肤品
香水
主要成分是酒精
很酸的护肤品
染发剂
一次性使用、真空包装
面膜
一些成分本身除了保湿、抗氧的作用,兼职了防腐作用,不在国家51类的防腐目录里面
不添加防腐剂≠不含防腐剂
不添加可能是原料里面本身就有防腐剂,加工的时候确实 没有添加,但是仍然含有防腐剂
一些成分本身除了保湿、抗氧的作用,兼职了防腐作用,不在国家51类的防腐目录里面
对羟基苯乙酮、辛酰羟肟酸、脂肪酸甘油单酯、EDTA、氧化锌
二元醇
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癸二醇、辛甘醇、乙基己基甘油
清洁(洗面奶、洗发露、牙膏、沐浴露)
核心成分
表面活性剂,又叫乳化剂
分类
正电阳离子型
负电阴离子型
清洁力强
既带正电的又带负电的两性离子型
不带电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温和,刺激小
避雷
皂基 ——“钾”
优劣
优点
清洁力强
泡沫丰富
肤感清爽
缺点
清洁过度
容易外油内干
皮肤过敏
如何判断是否是皂基
有氢氧化钾
各种脂肪酸盐
月桂酸钾
肉豆蔻酸钾
棕榈酸钾
硬脂酸钾
看到“钾”最好都别用
深层、彻底、强力、清爽、控油的字眼
SLS烷基硫酸酯盐(只要看到有硫酸就是了) 无硅油的实质是不含硫酸酯盐
月桂醇硫酸酯钠(SLS)
可能有二噁烷
可能会致癌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SLES)
缺点
清洁力太强
刺激皮肤
二氧化钛
给人越洗越白的错觉
种草
氨基酸配方
A酰BC
A
棕榈
月桂
椰油
B
谷氨酸
甘氨酸
丙氨酸
C
钠
钾
三乙醇胺/TEA
不是真正的氨基酸配方(只有保湿功能、没有清洁功能)
甘氨酸
谷氨酸等等
甜菜碱配方
末尾带有“甜菜碱”3个字
难挑大梁
A两性基B
璜基琥珀酯酸盐
A璜基琥珀酸酯B
A基葡糖苷(单独使用、清洁力弱)
烷基糖苷配方
A基葡糖苷(单独使用、清洁力弱)
卸妆油
核心成分
油性原料
植物油和矿物油(以“油”结尾)
棕榈酸异丙酯
肉豆酸异丙酯
都是致痘成分
肉豆蔻酸异丙酯和棕榈酸异丙酯有致痘的风险;油酸也是导致痘痘的高风险成分,橄榄油、花生油、棕榈油、芝麻油、杏仁油、甜扁桃油、鳄梨油、澳洲坚果油、可可籽脂的油酸含量都很高;矿油、矿脂、羊毛脂也有可能闷出痘痘。这些成分都是要高度关注的,能避则避。
橄榄油
油酸成分种,容易出现粉刺
霍霍巴油
优秀
霍霍巴油+刷酸
双管齐下去黑头
合成酯(以“酯”结尾)
硅油(以“烷”结尾)
乳化剂
PEG
聚醚
助乳化剂
防晒
指标
SPF
晒伤、晒红
PA(黄种人相比SPF必须更关注PA的指标)
晒红
晒老化
用量
一定要足量
50g/50mL70天左右就要用完
物理防晒(无机防晒)与化学防晒(有机防晒)
物理防晒
二氧化钛(CI 77891)
基本上除了这两个成分,其它都是化学防晒。 市场主流的方式是将两者结合。
遮瑕力好,遮瑕产品喜欢用,不推荐洗面奶里用这个成分
氧化锌(CI 77947)
日本防晒喜欢用氧化锌搭配OMC,适合油皮
欧洲产品则更适合干皮
化学防晒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OMC或者EHMC)
安全性高、防晒效果好、便宜
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
高效、不稳定、配伍性不好(很难和别的成分用字在一起)
美国防晒喜欢用
避雷成分
二苯酮-3
可以吸收UVB及部分UVA,对光的稳定性好,但是有很严重的光敏性,接触阳光后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
二甲基PABA乙基己酯
可以吸收UVB及部分UVA,对光的稳定性好,但是有很严重的光敏性,接触阳光后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
总结如何挑防晒?
1. 关注SPF和PA,亚洲人更关注PA
2. 生产地
国产的防晒倍数还是比较靠谱的,外国的可能会虚高
3. 成分
防UVA
氧化锌、二乙氨基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双-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
这里挑2种
防UVB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二氧化钛、胡莫柳酯、奥克立林、水杨酸乙基己酯。
这里挑2-3种
组合全面
4. 是否防水防汗
5. 肤感(如果想要清爽不油腻)
(1) 看脂类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二氧化钛、胡莫柳酯、奥克立林、水杨酸乙基己酯。
(2) 看吸油的粉体成分
除了氧化锌和二氧化钛之外,常用的吸油粉体还有硅石、硅粉、锦纶这些无机粉体或者PMMA这种空心结构的有机微球
吸油粉体对成膜也有破坏作用,所以防水防汗和肤感清爽往往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
(3) 是否有酒精
它可以制造一种清爽的感觉,但是会破坏产品的成膜效果。
保湿(水、乳液、霜、唇膏)
开源:吸湿剂,亲水
甘油(又叫丙三醇)、乙基己基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山梨糖醇、双丙甘醇、乳酸/乳酸钠、吡咯烷酮羧酸钠、尿素、尿囊素、海藻糖、透明质酸(钠)、泛醇、聚乙二醇、氨基酸、葡聚糖、各类水解产物(如水解大豆蛋白)
节流:疏水剂,疏水
根据来源
动物油
植物油
矿物油
矿油
矿酯
保湿力最强
根据外观
油(液态)
脂(半固态)
蜡(固态)
油:橄榄油、花生油。 脂:可可脂、羊毛脂。 酯:棕榈酸异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 蜡:石蜡、微晶蜡。 烷:聚二甲基硅氧烷、异十六烷、角鲨烷。 烯:角鲨烯、氢化聚异丁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十六碳烯共聚物。
油类
动物油脂
蜂蜡
润唇膏或口红
羊毛脂
羊毛脂油、羊毛蜡、羊毛醇、羊毛酸
有一定的致敏性
植物油脂
椰子油
不适合用在脸上
棕榈油(花生油、芝麻油、橄榄油……)
油酸含量高
可能会引起皮肤屏障受损,长痘
角鲨烯
容易长痘
乳木果油(牛油果油)
保湿、抗衰
霍霍巴油
改善黑头
抗衰
其他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作用相似
干皮
油皮
酯类
甘油类
辛酸/硅酸甘油三酯
修复角质层
甘油三酯
防晒
甘油单酯
防腐
异丙醇
肉豆寇酸异丙酯
特别喜欢用在卸妆油里
不适合用在祛痘产品里
减少油腻感
棕榈酸异丙酯
降低油腻感、致粉刺的危害,但有致痘风险
异壬酸异壬酯(俗称蚕丝油)
高档乳霜的标志,如果乳霜里该成分考前,产品品质高端
烷烯类
角鲨烯
人的皮肤里本来就有这种成分
预防皮肤衰老
导致痘痘和炎症,不适合长痘的肤质
角鲨烷
高档乳霜的标志,如果乳霜里该成分考前,产品品质高端
PEG类(常用于水,增加仪式感,要不然你就会觉得这个水 等于自来水,增强使用感(油腻感)用量为0.5%左右,数字越大,亲水性越强,潜在刺激越大
PEG-40氢氧蓖麻油
PEG-60氢氧蓖麻油
总结
状元
矿油、矿脂
榜眼
乳木果油(牛油果树果脂肪)、羊毛脂
探花
结尾是油、脂、酯、蜡、烷、烯
名落孙山
水溶性保湿成分
甘油、丙二醇、丁二醇等等
美白
作用
美白产品的作用是预防日晒造成的黑色素过度沉着和色斑,不要指望用了美白产品之后能够神奇地变白
有些产品会加入二氧化钛,会有快速显白的效果,但不是真的变白,只是 短时间内显白。二氧化钛有遮瑕作用。
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好比是减少面包的生产 (抑制酶的活性)
熊果苷
当然,光靠一种美白成分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熊果苷也不例外。它只针对酪氨酸酶活性这个点起作用,所以推荐和其他不同机制的原料(例如烟酰胺、抗坏血酸)复配使用,多管齐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总结:熊果苷是一种很常用的美白原料,通过竞争性地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
曲酸
合理添加范围内安全,不超过1%。多了会致癌。很少用
维生素C(抗坏血酸)
但是不稳定,容易氧化,添加不超过1%
维生素C衍生物(针对维生素C不稳定容易氧化 推出的改良版)
抗坏血酸磷酸酯钠(SAP)
不好吸收
抗坏血酸葡萄糖苷(AA2G)
建议添加3%,和1%的甘草提取物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有的产品搭配烟酰胺用
抗坏血酸磷酸酯镁(MAP)
不好吸收
3-邻-乙基抗坏血酸(维生素C乙基醚)
优秀的美白效果,性质稳定,容易吸收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A-Pal)
美白效果不怎么样,但非常稳定,唯一能用于婴幼儿食品的抗氧化剂
抗坏血酸四异硬脂酸酯(VC-IP)
昂贵、非常贵,所以很少用,就算用,也只是象征性添加一点,然后拿来营销
传明酸
杜鹃花酸(又叫壬二酸)和杜鹃醇
虽然能短期变白,但是容易使皮肤出现白斑和不正常的色素脱失
对位的覆盆子酮、酪醇和红景天苷以及间位的间苯二酚衍生物
甘草
乌拉尔甘草(没有特别说明,就是此甘草)
光果甘草
光甘草定
价格极其昂贵
所以很少添加
添加的是光甘草定提取物
甘草类黄酮
胀果甘草
洋甘菊
适合敏感肌美白
抑制黑色素的转运,好比是阻止面包运到面包店
烟酰胺
加快角质层的代谢,好比是对面包店进行打劫
饮食
少吃含有胡萝卜素的食物
胡萝卜
南瓜
多吃
牛奶
含有乳酸菌的酸奶
祛痘(痤疮)
分类
轻度
闭口粉刺
白头
自我敷面法
r-PGA(水溶性溶胶)
维生素B5保湿液
黑头
中度
丘疹
脓疱
重度
结节
囊肿
药物
外用(二者可以配合使用)
维A酸类药物(建议晚上用,白天可能会增强紫外线致癌能力) 而且必须做好防晒工作,一天只用一次
减少刺激,短小低少 时间短、面积小、浓度低、次数少
第一代
全反式维A酸和异维A酸
第三代
阿达帕林
最推荐
他扎罗汀
一途就要涂三个月-十二个月,而且还要经历一段爆痘的过程
抗菌药物(抗生素) 不建议长期用,耐药性,不建议单独使用
林可霉素
林可霉素衍生物
克林霉素
效果最好,肤感清爽,还能控油
夫西地酸
红霉素
内服
这里不做梳理,一定要去医院,遵循医嘱
关于刷酸
果酸(高浓度果酸25%-75%)
不建议在脸上停留过长的时间,二三十秒足够, 而且时间一到需要用小苏打容易中和果酸
改善黑头和闭口粉刺
美白
对皮肤刺激是比较大的,如果不能确定自己的皮肤能接受果酸的刺激。 拿乳酸酸奶敷,乳酸也是果酸的一种。 或者用含有果酸、水杨酸的洗面奶,也是可以的。剂量小,对皮肤的刺 激没有那么大。
水杨酸
和果酸差不多,但是刺激小一些
改善毛孔
水杨酸
双甘氨肽
改善痘痘
少吃
奶制品
高热量、高糖
多吃
梨芹汁
取100g芹菜,50g雪梨,一个小西红柿,一个小柠檬,洗干净后榨汁饮用,一天一次。适合改善红色的痤疮。
枇杷薏米粥
薏米100g,鲜枇杷果60g(去皮核),鲜枇杷叶10g。枇杷叶洗净切碎,加清水适量,煮沸10~15分钟后,捞去叶渣,加入薏米煮粥,待薏米烂熟时,加入切碎的枇杷果肉,拌匀煮熟。适合改善面部出油多的痤疮。
桃仁山楂粥
桃仁(炮制过的,去药店购买)、山楂、贝母各9g,荷叶半张,煎熬成汤液,去渣后加入60g粳米(大米的一种),煮成粥,每天早晚两次温服。特别适合改善肿硬痛的暗疮。
其它
下巴痘痘和月经有关
月经不正常不规律
考虑是否为内分泌的问题导致痘痘
前胸、后背长痘
硫磺皂洗澡
下颌、两腮和脖子的痘痘
提升免疫力
额头长痘
睡眠
清洁不到位
没有每天洗头,灰尘和汗水遮盖这些地方
嘴角周围长痘
牙膏残留
措施
用蜜粉、散粉这种含油少的彩妆
优先选择氧化锌、酒精的防晒,避开防水防汗产品,防止防晒长时间闷在脸上
用卸妆油这种卸妆力强的清洁产品
避开致痘成分
肉豆蔻酸异丙酯和棕榈酸异丙酯有致痘的风险; 油酸也是导致痘痘的高风险成分,橄榄油、花生油、棕榈油、芝麻油、杏仁油、甜扁桃油、鳄梨油、澳洲坚果油、可可籽脂的油酸含量都很高;矿油、矿脂、羊毛脂也有可能闷出痘痘。这些成分都是要高度关注的,能避则避。
改善痘坑
药膏
喜疗妥
康瑞宝
医美
改善痘印
自愈性
速度慢
少则一两年,多则五六年
不要挤痘,尤其是三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