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腊八粥
这是一个关于第2课: 腊八粥的思维导图,本文通过写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以及一家人吃完腊八粥的情景,表现了八儿家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体现了百姓对生活和家的热爱。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写出了腊八节的节日习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这是一个关于第1课:北京的春节的思维导图,本文描写了老北京过年时的习俗,写出了这一地区人们过节时欢快、祥和、和喜庆的气氛,反映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及喜爱。
这是一个关于《掌控关系》第1部分的思维导图,在《掌控关系》中,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论,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春晓》思维导图
亡羊补牢
一张思维导图帮您读懂唐诗《咏鹅》!
现场展示课(肖玮绘制)
学议导练展 教学模式
腊八粥
第1段
第1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根据他们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也从侧面反映了腊八粥的美味。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
第2、3段
通过一系列描写,突出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
第4、5段
第4段 “……”表示人物的话语被打断,说明妈妈知道八儿要问什么,写出八儿想喝腊八粥的急切心情。第5段 “眼睛可急红了” 说明八儿迫不及待想吃腊八粥,“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紧不慢,与八儿的迫切心理形成了对比。
第6、7段
第6段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八儿并不是真的饿了,只是太喜爱腊八粥,太想吃腊八粥了,小小的人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得不撒一些谎,既天真又可爱,又有那么一点狡猾。
第8段
“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反问句,意思是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更加说明了妈妈的坚定,八儿想喝粥而不得的可怜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9、10段
八儿小小的年纪,竟然想要与母亲吃的一样多,说明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想法极其强烈。
第11段
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的孩子刻画的惟妙惟肖。这三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了妈妈对八儿的爱,八儿对家人的爱,充满浓浓的亲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第12段
“又”说明等待的时间长,更加衬托出八儿的急切心情。
第13段
此处写腊八粥在八儿头脑中的初步印象,为看腊八粥做铺垫。
第14段
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
第15段
作者抓住八儿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亲眼看见时的“惊异”,这些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了出来。
第16 、17段
盼望已久的腊八粥终于解馋了,总算暂时堵住了八儿的小馋嘴巴。
第18 、19段
勾勒出了全家人吃完腊八粥后的满足,以及八儿家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写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以及一家人吃完腊八粥的情景,表现了八儿家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体现了百姓对生活和家的热爱。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写出了腊八节的节日习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自然段概括
第一部分(1自然段):
写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腊八粥的制作原料以及腊八粥在锅里的状态。
第二部分(2—7自然段):
写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
第三部分(18—19自然段):
写全家人品尝完腊八粥的温馨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