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魏晋文学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文学出现的这些“新变”,与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考研古代文学或有中国文学史科目复试初试都可以用。本人中国文学史跨专业考出137分高分。这个导图是呕心沥血将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重点框架和例证肝出,有了这个就不用看书了,只用记例子再带入框架里(自己可以添加,方便记忆),超级好用,高分实践经验。
编辑于2024-03-04 12:57:28现代汉语框架梳理,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如语法特点: 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反之亦然。
分题材,分时间,分作品作家框架梳理。不仅涵盖了中国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和流派,还展示了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创新性。
主要概述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流派、作品、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的发展历程,同时穿插了一些社会文化现象和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这一时期涵盖了现代诗人诗歌、新中国诗人诗歌、忆旧散文、叙事诗、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形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现代汉语框架梳理,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如语法特点: 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反之亦然。
分题材,分时间,分作品作家框架梳理。不仅涵盖了中国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和流派,还展示了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创新性。
主要概述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流派、作品、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的发展历程,同时穿插了一些社会文化现象和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这一时期涵盖了现代诗人诗歌、新中国诗人诗歌、忆旧散文、叙事诗、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形式。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
建安风骨
曹操曹丕
文坛领袖:曹操
乐府诗内容
1.反映汉末战乱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篙里行》本是挽歌,但却用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 代表作《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2.政治主张+统一天下壮志 短歌行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观沧海》《龟虽寿》
艺术
1.用乐府古题写时事《蒿里》本是挽歌 2.继承汉乐府传统,反映现实又有感慨 3.慷慨悲凉《短歌行》
总体风格: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其四言诗为僵化四言体注入活力
曹丕七言诗 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宴游诗
游赏之乐 文词富丽,常用对偶。《芙蓉池作诗》写夜游铜雀园
抒情言志诗
救民涂炭 志在靖乱的决心《煌煌京洛行》
征人思妇诗
最擅长《燕歌行》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七言诗
贡献:
1.个人情感抒发
努力于个人情感的表达《杂诗》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
语言工丽
艺术形式创造:三~九言诸体具备
曹植
风格: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完美结合。抒发情感完全个人化而不是类型人物,如古诗19首的游子思妇。
艺术特色
意象意境华美壮大。如美女篇: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磐石篇:高波凌云志,浮气象螭龙
艺术手法:比兴,象征,托物言志,对仗对偶 用典。如:乘桴何所至,吁嗟我孔公。写孔子乘桴浮于海,借其抒发对世道不公的悲概
发展五言诗
内容:创作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理想抱负,乐观浪漫《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后期:表达悲愤。 哀而不伤,情感表现大开大合, 大起大落,充满跳跃感,影响李白的诗歌
自己和友人遭迫害的愤懑《野田黄雀行》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
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七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述志诗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游仙诗《远游篇》
后世诗人推崇
原因1.文采富艳 2.对五言诗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3.不幸身世引起后世文人认同,作为失意文人的典型
n.解释
指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所具有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风骨指的是文章立意,结构清晰,抒情上真诚自然,没有矫揉造作。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最先提出这个概念。反映现实深刻,风格刚健清新的诗篇 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貌
建安诗歌
政治理想的高扬
曹操代表:《短歌行》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曹丕“勠力上国,流惠下民”;王粲《从军诗》
总体特点:雅好慷慨 志深笔长 梗概多气
人生短暂的慨叹
1.单纯的悲叹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室思诗》徐幹
2.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但仍努力追求 《短歌行》
3.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龟虽寿》
强烈的个性表现
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操四言诗擅长;曹丕《燕歌行》七言之祖;曹植蔡琰王粲刘桢五言诗
浓郁的悲剧色彩
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
正始诗歌 正始之音
背景
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正始诗人政治理想落潮,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发个人忧愤诗歌增多。
阮籍、嵇康:抒发个人忧愤,受正始玄风影响,诗歌渐渐与玄理结合
阮籍诗的艺术
风格隐约曲折,常用比兴象征手法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诗歌精神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内容:1.孤独苦闷的情绪2.忧愤深广的情怀3.伤感的词汇 4.阮籍《咏怀诗》寻找精神出路的游仙和隐居 5.济世志,对时局关注和自己怀抱。
语言:用词清丽流畅,没有刻意感。特别喜欢使用,悲哀,凄怆,涕下心酸,忧伤,词语,表达苦闷心情
艺术手法:1.善于用典,甚至反用典故原意2.善于象征托物言志手法3.善发议论表达思想
结构:同题材组诗形式
太康诗风
特点
1.拟古2.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表现出繁缛(文采过人)的诗风
“繁缛”特征表现
a.语言由朴素趋向华丽藻饰 b.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c.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代表人
陆机 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左思风力n.
风力与风骨义近,左思风力,含有左思再现了建安风骨的意思。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 气势雄健,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咏史诗 游仙诗 兰亭诗 玄言诗
1.咏史诗始于班固,代表(左思 张协 刘琨)左:寒士不平对士族蔑视和抗争;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2.游仙诗 始于曹植,上溯到战国 郭璞游仙诗,文采富艳寄托高远,隐逸之情 3.兰亭诗内容:抒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山水审美情绪, 或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标志着诗人已经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中体悟玄理 4.玄言诗,玄言与佛理融合为一,玄释合流;特点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
(吴歌与西曲)两类,绝大多数是情歌《子夜歌》 清丽缠绵,反映内容较狭窄,多描写爱情生活《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艺术特色
a.体质小巧多为五言四句, b.语言清新自然,不雕饰 c.大量运用双关语。委婉含蓄
北朝民歌
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风习《敕勒歌》《木兰诗》 3.频繁的战争带来的问题。4.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怀土思乡。5.爱情婚姻题材。
风格
直率朴素,粗犷豪放。
艺术特色
1.结构:描写有繁有简,结构严谨。 2.通过人物行动和气氛烘托来刻画人物心理性格,抒情成分浓重。 3.手法:问答的句式;复沓,排比,对偶,比喻,夸张的运用。 4.语言:有朴素自然的口语,又有对仗工整,精妙绝伦的律句,清新刚建。
山水诗
谢灵运
开创山水诗,将自然美景引进诗中: 1.意象:使得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2.山水意向多样化,细节性意向构造 3.已经开始注意画面色彩和明暗对比,在声光色的调配方面启发了王维的诗歌创作 风格:1.从写意到慕象“极貌以写物” 《文心雕龙》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语言工丽。境界清新自然。2 .从启示性到写实性:因为写实,所以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如空翠难强名
艺术手法。1.炼字方面尤为用心,斟酌各种动词,形容词。2.对句精致凝练3.诗中喜欢用典 4.意象上:山水意象、细节性意象,声光色影的调配画面
结构:1.动态视角移步换形的模式a.叙述缘起路线 b.具体描写局部景物 c.抒发议论感慨,留宣言尾巴 2.全诗总体结构并不完善,议论插入生硬,有佳句无佳篇
鲍照
寒士呼声,对五言诗的贡献 深秀幽奇,严整厚重特点
曹操 《观沧海》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陶渊明
思想
以彭泽县令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思想儒家入世,后期老庄和魏晋玄学,更主要受到道家影响,思考生死大事,如《形神影》 融汇儒道两家强调实践和身体力行 崇尚自然 安贫乐道
他继承了庄子思想,把人中有死,看作自然之真。接纳这必然规律,把自己看作自然万物循环的一部分,陶诗中的豁达感是表层,无奈感才是诗歌的深层底色。用道家思想自我宽解,却无法真正的对一切终归虚无感到释怀
诗歌分类
田园诗
内容:写农村风景农村生活 1.(景色美)田园景物的恬美,《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田园生活的简朴《移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干活累)着重写躬耕生活体验《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3.(穷)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生活的凋敝。《归园田居》其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咏怀,咏史诗
两者内容相近,以史实为媒介咏怀《咏贫士》《咏荆轲》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
行役诗 赠答诗
行役:(行累,仕厌,想田) 悲叹行役辛苦,表达对仕宦厌倦,诉说对田园思念和归隐之心。 日见山途异,心念山泽居。 赠答:对友人敦厚之情。《答庞参军》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艺术特色
总体艺术特征:自然 日常生活诗化
a.意象天人合一,情景事理的浑融,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以理为统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b.意象有生活气息: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c.语言平淡自然,有散文化倾向,散发议论,追求明白如画,自然妥帖。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
散文和辞赋
散文《五柳先生传》纪传体形式,不重在叙述生平事迹,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述情怀的特点,此写法陶首创 《桃花源记》 辞赋《归去来兮辞》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地位
陶诗标志着诗歌古朴风格最高成就
影响
开启了隐逸风尚,为后世文人提供了理想处所和人格楷模
开创了田园诗的新形式和全新“自然平淡”诗歌风格
他质而实绮,韵味厚重的语言风格,对宋诗平淡尚理影响深远
辞赋骈散文
特点
气质体验为个性。曹丕“文以气为主”
北朝
1.辞赋新局面-抒情小赋,王粲诗赋《登楼赋》“七子之冠冕” 2.主体意识和抒情因素强化,涌现出写志佳作《洛神赋》《思旧赋》《归去来兮辞》 3.大赋体式功能调动,已经不限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面,更注重个人生活中的大事。 4.论辩文出现高潮:1.主题广泛2.名家辈出
南朝
沿着魏晋文章发展追新逐丽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齐梁新变之声 1.永明声律说兴起,开启诗文格律化道路2.文笔之辩深入3.不拘常体呼声
散文《水经注》《洛阳伽蓝记》
小说
起源
小说最早见于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指琐碎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
特点
1.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述故事只言片语 ,叙事简单,粗陈梗概。
2.基本按传闻记述,无虚构和细节描写
3.虽有人物性格刻画,但未能展开,初具小说规模,不是成熟小说作品。
分类
志人小说:记述(人物奇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窥见社会生活的面貌) 分类:1.笑话,邯郸淳《笑林》,2.东晋葛洪托刘歆的《西京杂记》3.逸闻轶事《世说新语》宋刘义庆。
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妖怪异物,佛法灵异) 虽然许多作品表现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民间故事和传说 分类:一地理博物,张华的博物志,二,神怪异物,干宝搜神记,三,佛法灵异,颜之推冤魂志 志怪小说中曲折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爱憎,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作品,如搜神记中的《三王墓》等
世说新语n.解释
内容
记载魏晋人物,奇闻轶事和玄虚清谈,共三卷36门,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名士教科书。作者:临川王刘义庆
艺术
人物
人物描写注重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表现独特的人,独特的性格特点。
手法
表现手法多样。 1.同一环境,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 2.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夸张 3.赋予个性口语表现人物神态。
语言
含蓄隽永,简约传神,透出机智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