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heredity)和变异(variation)是细菌的基本属性之一,细菌的基因决定了同种间的相似性及个体间的差异性。细菌的变异( variation)可分为两类,遗传变异( genetic variation) 与表型变异( phenotypic variation)。
该导图纤细阐述了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内容丰富,描述详细
严格按照课本归纳,内容详细,重点突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医学微生物学 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基因组成
一、细菌基因组主要组成
1. 细菌染色体
典型的原核细胞含有单个环状染色体。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促进下开始的,开始是作为模式生物,后来不断发展,已成为研究微生物学的最有力的手段。
单倍体,dsDNA,相对较小,580~5220kb
非编码序列少,无内含子。Gene Economv
大多数基因单拷贝.rRNA多拷贝
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
不同细菌 G+C%不同。
种内种间存在广泛的基因水平转移
基因岛
细菌染色体基因组主要由核心序列组成。核心序列具有相对恒定的 G+C% 含量和密码子使用。 除了核心序列以外,有些特殊序列的 G+C% 含量和密码子使用不同于核心序列,并且是通过水平转移方式获得,这些序列所在的特殊区域称为基因岛(genomic island)。
2. 质粒
定义: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环状闭合或线性dsDNA,游离或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
分类
I. 根据是否通过细菌的性菌毛
接合性质粒:F质粒和R质粒
非接合性质粒:志贺菌毒力质粒
II. 根据宿主菌中的拷贝数
严紧型质粒
松弛型质粒
III. 根据质粒的相容性
相容性质粒
不相容性
IV. 根据质粒基因编码的生物性状
致育质粒
编码性菌毛,介导细菌间质粒的接合传递
耐药质粒
其编码产物与多种抗菌药物和重金属的抗性相关,其中可通过接合方式进行基因传递的接合性耐药质粒又称为R质粒,在革兰阴性菌中多见。不能通过细菌结合传递的智力称为非结合性耐药质粒,称为r质粒,可通过噬菌体转导等方式在细菌间传递
毒力质粒
编码与细菌致病性相关的毒力因子
细菌素质粒
可编码各类细菌素,如col质粒,编码大肠埃希细菌的大肠菌素
代谢质粒
编码与代谢相关的酶类,如沙门菌发酵乳糖的能力通常由质粒决定
3. 前噬菌体
二、细菌基因组主要特殊结构
转座元件
1. 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可导致基因的不稳定和高突变率。转座元件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
2. 转移类型
I. 保留性转位
子主题
II. 复制性转位
3. 转移方式
I. 染色体 « 染色体
II. 质粒 « 质粒
III. 染色体 « 质粒
IV. 细菌 « 细菌
4. 组成
I. 插入序列(IS)
最简单的转座元件,长度250-1600bp,只携带与转座功能有关的基因,而不携带任何使细菌表现性状改变的基因。转座酶负责识别切割转座子的两端及在靶位点造成切口
II. 转座子(Tn)
转座子长度一般超过2kb,除两端的IS外,还携带耐药、抗金属、毒素等基因。当Tn插入某一基因时,一方面可引起插入处基因失活产生基因突变,另一方面可因带入的基因而使细菌获得新性状(耐药性)。
III. 整合子(In)

整合子基本结构
第二节 细菌的基因突变
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的和重组
水平转移
一、转化
1. 定义:供菌裂解释放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
2. Griffith发现细菌转化实验肺炎链球菌的毒力实验转化
3. 意义
基因的水平转移Þ遗传的多样性
基因重组
二、接合
1. 定义: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由供体菌传递给受体菌的方式
2. 种类
I. F质粒
F质粒编码性菌毛,含F质粒的细菌为F+,无性菌毛的菌株为F-。在接合过程中,F+作为供体菌,F+为受体菌。将F+菌和F-菌混合培养,F+性菌毛与F-菌表面受体接合形成通道,F质粒自orit位点开始传递。在orit切割形成单链缺口,单链DNA经性菌毛接合桥进入F菌内,两个菌内的单链DNA以滚环式进行复制,各自形成完整的双链F质粒。接合的DNA转移过程仅需1分钟。受体菌获得F质粒后即成为F+菌,可形成性菌毛。
II. R质粒
接合性耐药质粒(R质粒)通过接合方式可以在同种属或不同种属的细菌间传递,在革兰阴性菌中最为突出;同时R质粒还可以诱导非接合性耐药质粒的传递,从而导致细菌耐吵性的迅速传播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因此R质粒又被称为传染性耐药因子
III. 高频重组菌Hfr
F质粒整合到染色体形成Hfr。 Hfr可以把部分甚至全部细菌染色体传递给F-菌并与F-发生重组,由此得名高频重组菌。由于染色体转移过程常被中断,而F质粒位于染色体链的末端因,此F质粒几乎没有可能进入F-菌,Hfr×F-杂交后的受体菌大多数仍然是F-。
基因水平Þ转移遗传的多样性ÞDNA转移量大
质粒Þ快速水平转移功能基因Þ展示了细菌不是由染色体携带所有基因的优点Þ
三、转导
1. 定义
由噬菌体介导,将供菌的DNA片段转入受菌,使受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普遍性转导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药传递的主要方式,由于噬菌体有宿主特异性,故耐药性撞倒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同种细菌之间.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均可介导,普遍性转导
供体菌任何片段的DNA都有同等的机会被装入噬菌体内,通过噬菌体进入受体菌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转移过程
类型
完全转导:一种是供菌体DNA片段通过同源重组整合至受体菌染色体,随染色体复制而稳定遗传称为完全转导
流产转导:供菌体的DNA游离在细胞质中,不能自身复制,也不能传代,称为流产传导
局限性转导
温和噬菌体介导
前噬菌体在终止溶原状态脱离原宿主菌时,发生偏差脱离,连同相邻的一段细菌染色体基因包进噬菌体衣壳内,再感染其他细菌时将原宿主菌的基因转移给新宿主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遗传性状
溶原性转换: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菌体基因编码的某些性状
白喉棒状杆菌
I. 基因水平转Þ移遗传的多样性
II. 前噬菌体与宿主菌细胞之间紧密的进化关系
III. 前噬菌体Þ宿主菌Þ提示病毒感染与癌症发生的可能机制
IV. 有趣的联想:人、动物共感染病毒 人类F转基因
同源重组
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
1. 形态结构变异与细菌学诊断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受外界环境因素或基因突变的影响可发生变异,失去其典型特性,如菌落形态,鞭毛和抗原性等发生变化
I. 鞭毛变异
II. L型变异
III. 乳糖分解变异
IV. 发酵变异
2. 耐药性变异与防控
由于耐药性变异及耐药基因的水平传递,加之临床和饲料使用抗生素的筛选作用,耐药性细菌不断增加,且出现耐多种抗菌药物的菌株,临床上通过耐药监测,注意耐药谱的变化并开展耐药机制,将有利于指导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扩散
3. 毒力变异与疫苗研制
毒力的增强与减弱,在细菌鉴定中应考虑细菌毒力和毒力因子表达等检测。在疫苗研究方面,通过突变降低细菌的毒力,用于制备减毒,活疫菌株
4. 流行病学分析方面的应用
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应用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在追踪传染源或相关基因的转移和播散方面由具有独特的优势
5. 致癌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化学诱变器可引起基因突变,凡能诱导细菌突变的物质,也能诱导人体细胞的突变,是潜在的致癌物质。Ames试验是利用检测细菌的诱发突变率,进行可疑致癌物的筛选
6. 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目前许多不易从天然生物体内大量获取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胰岛素、白介素、干扰素、生长激素和凝血因子等,都可采用基因工程大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