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培养
小学教育心理学之小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培养,包含道德与品德、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 小学生品德培养等。
自考专科学习笔记,成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明确了时代新人的要求标准,即需要具备高强的本领才干和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以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讨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指出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素养是时代新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两者在协调公众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是一篇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评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实施,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这是一篇关于班级教育工作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班级后进生的转化,班级榜样教育,班级偶发事件的处理,班级个别教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小学生的品德形成与培养
道德与品德
道德:由舆论力量与人们“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
品德:(即道德品质),通常又称为品性或德性,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特性与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含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偶故事);他律和自律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说-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
依从-从众现象和服从现象(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情境性)
认同-偶像认同和价值认同(自觉性、主动性、稳定性)榜样、模仿、移情沟通
信奉
小学生品德培养
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较执着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
道德信念
教育者的言行一致
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和推理),自我道德评价
道德感和“良心”的培养
直觉性的道德感
想象性的道德感
伦理性的道德感
抗诱惑力和道德意志力的培养
充分发挥榜样强化的作用
自我管理与内部调控协同作用(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强化)
内部控制(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
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形成道德行为技能
以技能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