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综合素质
教资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发展教育,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希望对考教资的小伙伴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综合素质
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是社区性的开放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教育观
教育目的
层次结构
教学目标——老师
课程目标——学科
培养目标——学校
教育目的——国家
功能/作用
导向作用——出发点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归宿
基本依据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
教育目的制定者的价值观
价值取向
宗教本位论:教士
社会本位论:社会价值、社会需要
孔子--忠君爱国的贤人和君子
柏拉图--培养哲学王
赫钦斯
凯兴斯泰纳
孔德、涂尔干
个人本位论:人的价值、人的个性
卢梭
裴斯泰洛奇
帕克
马斯洛、罗杰斯
教育无目的论:不存在教育过程外的目的
杜威
辩证统一论:社会需要+人的需要
基本点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方向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它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途径
理论依据
全面发展的基础:机器大工业生产
片面发张原因:旧式分工
全名发展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发展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全面发展
劳动技术教育
基本目标
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初步学会生活自理
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并掌握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
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的思想
教育途径
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在学科专业中有机参透劳动教育
在课外校外活动安排劳动教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意义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德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智
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能——体
有利于增强学生美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美
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个人+社会发展
教什么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
服务性劳动教育
生产劳动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德育——方向和统帅(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方向和统帅的作用)
智育——智力基础(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智力基础)
体育——身体条件(为其他各育提供身体条件)
美育——动力和升华(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劳育——手段、综合(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
素质教育
根本宗旨: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全体面窗格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