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旅》公元1003年:
——为什么“不听建议”也是一种好策略?
内容来源 | 得到APP 工具 | MindMaster 制图 | 米小菲 时间 | 2024.03.20
当朝宰相李沆曾是宋真宗当太子时的老师。
同行和后世思想家对他的评价很高,尊称为“圣相”。
李沆自称自己最大的功劳就是:所有的政策建议,一概不理。
对一个有权力的人提建议,背后往往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不在局中的人,看不清全局,不要提建议,因为没有价值。
创制听之前王,
修举听之百执,
斟酌听之长吏,
从违听之编氓。
核心逻辑:特定的人以特定的方式主持特定环节的运行和变革。
保守主义的出发点是“不信任”,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没有一百倍的好处,都不要尝试做变革。要有足够多的好处来对冲那些不可知的、潜在的风险和代价。
保守主义的决策:应该由现在的人、祖先(政治保守主义者)、子孙(财政保守主义者)共同来做决定。
如果历史背后真有一位操控者,你真不知道,他到底是一个喜欢躲猫猫的小孩,还是一位深谋远虑的老人。
学习思想史的一个小窍门:先别看一个思想家在主张什么,而要先看他反对什么、恐惧什么、甚至是厌恶什么。
保守主义者并不狭隘,不是只看得见过去。他们其实穿透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一种更广阔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