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散文---在先秦文学
这是一篇关于散文---在先秦文学的思维导图,包含历史散文(史传散文)、 哲理散文(诸子散文)等。
这是一篇关于先秦文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包含背景、 源头、 诗歌、散文等。欢迎点赞收藏!
这是一篇关于隋唐五代文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包含隋及初唐文学、 盛唐诗坛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散文
历史散文(史传散文)
三个发展阶段以及代表作品概述
甲骨卜辞、《易》卦爻辞、铜器铭文 《尚书》(成书于西周晚期)
铜器铭文
反映了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
商代铭文主要用散语,记事简单,多者不超过四五十字。
周代铭文有很多韵语,字数多,大多内容复杂。《毛公鼎铭》近五百字。
由于当时铭文算是官方语言,风格庄重典正,文句古拙板滞,缺乏感情和文采
大部分散体,少部分有韵,文字艰涩古奥。
尚书
介绍
商周时期史官所保存的档案汇编
约在西周后期结成总集
古奥拙朴,晦涩难懂
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问题
部分篇章还成功描绘了情节与声面
《春秋》成书于春秋晚期 《左传》《国语》成书于战国早期
春秋
编年记事,表现出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记事意识
春秋的作者问题
“孔子惧,作《春秋》”
从文学角度看春秋
一字褒贬,微言大义
措辞严谨
国语
侧重记言的国别体史书,西周到春秋各国史料的汇编
国语的作者问题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国语的文学成就
记言为主,偶有穿插情节曲折的叙事
书中有虚拟的情节,能够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虚构和想象。
《战国策》成书于战国晚期
《左传》的文学成就
《左传》的作者问题
左丘明
左传思想倾向
民本思想的倾向
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高超的叙事技巧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特别善于描写战争
将头绪纷乱的战争写的让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
用行动、细节和对话来刻画人物
有些已经超出史著实录,间涉虚构,几近创作
左传的史学价值
中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著作
影响了中国史学传统中秉笔直书、以史为鉴、文字表达的艺术性等特质。
左传所受到的批评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编订成书
形成于战国末年至秦汉之际,记载战国初年至秦灭六国
西汉刘向编订整理,成33篇
思想倾向
主要是纵横家的思想
文学成就
语言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
长于塑造人物形象
特别是策士的形象,描绘的光彩照人;左传的人物大都是简笔勾勒类似白描。
注重戏剧化的情节与生动细节的运用。
注重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
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哲理散文(诸子散文)
三个发展阶段
《论语》《老子》
《墨子》《孟子》《庄子》
《荀子》《韩非子》
代表作品的主要文学特色
《论语》的主要文学特点
说理方式
寓抽象道理于具体形象
人物刻画
在闪光的碎片中现出人物个性
叙事特点
亲切又趣味盎然的生活场景
语言运用
平易中见典雅,晓畅中见凝炼
《老子》文学特点
诗的节奏和韵味
文字简约而幽深
形象化的说理
《墨子》文学特点
体现语录体到专论体的过渡,在散文发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有意识的运用形式逻辑,推理严密
少量篇章段落有一定的形象性
语言质朴
《孟子》文学特点
把《论语》独白式语录发展成长篇大论的对话
具有高超的论辩技巧
感情充沛,气势雄健
逻辑论证和形象说明之间的统一
《庄子》文学成就
集中体现于寓言的成功运用
境界雄奇开阔,大气磅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笔法神奇变幻,语言奇峭富丽,逸趣横生,有时还富有幽默色彩。
《荀子》文学特点
先秦诸子散文的总体特点
诸子散文对后代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