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是一种频繁急性加重的,生活质量较差的慢性病,长期被忽视,其经济负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似。可有长期慢性的咳嗽咳痰与气短症状。
常见致病菌
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卡他莫拉菌、金葡菌、肠杆菌科相对少见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也不容忽视,但诊断较为困难
抗菌方案选择
早期经验性抗菌治疗应考虑覆盖最常见的病原菌
流感嗜血杆菌
如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高危因素,可使用对流感嗜血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具体用药可参照CHINET及本院耐药率,如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等
铜绿假单胞菌(PA)
PA在自然环境中无处不在,滥用抗PA抗生素可增加选择性压力诱导耐药
痰培养报告阳性
药敏提示耐药且初始治疗无改善则考虑换药(尽量选用窄谱抗菌素)
合并肺炎克雷伯菌、金葡菌、曲霉菌、非结核分支杆菌等感染
2017年ERS指南建议支扩急性加重期抗生素治疗14天(弱推荐,非常低质量证据),2018年英国NICE/PHE指南推荐疗程为14天。14天疗程推荐是基于专家共识与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证据基础仍较差,如为轻症患者,病原菌对抗生素敏感,迅速恢复到基线状态者可适当缩短疗程。
是否需要清除致病菌?
清除新分离到的铜绿可有长期获益
2017年ERS指南:对新分离的铜绿建议清除性抗菌治疗,而对新分离的非铜绿则不建议清除治疗(弱推荐,非常低的证据级别)。
危害
更差的生活质量与日常症状,肺功能下降更快,死亡率增高
国外有研究发现支扩并铜绿定植长期吸入多粘菌素清除率较高,可明显减少急性加重与住院次数,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吸入抗生素制剂获批上市。
总结: 1.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病,急性加重频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济负担重;
2.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目标:预防急性加重、减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与停止进展,而最主要的是预防急性加重;
3. 急性加重期早期经验性抗菌治疗之前应综合评估,送检微生物培养,根据有无危险因素有选择的覆盖最常见的病原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4. 治疗后48~72小时评估,根据微生物药敏报告及初始治疗反应决定是否调整方案,疗程通常为14天。
轻症患者如口服可耐受、消化道可吸收,尽可能选择口服抗感染治疗,可显著节约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减轻患者负担。
支扩相关医疗费用主要都是在急性加重期,所以防治急性加重是关键,支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急性加重。
各国报道的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差异较大,约为53~566/10万,我国报道40岁以上人群中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可达1.2%,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欧洲注册数据表明约一半的支扩患者每年急性加重≥ 2次,1/3的患者需要每年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