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年(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
5月28日(农历五月十一日),辛弃疾出生于山东历城
(今济南)。他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已为金兵侵占。
公元1149年(宋绍兴十九年、金皇统九年)辛弃疾师从刘瞻、蔡松年,与党怀英是同学。
公元1153年(宋绍兴二十三年、金贞元元年)辛弃疾参加乡试,中举人,年末前往燕京。
公元1154年(宋绍兴二十四年、金贞元二年)第一次赶考落榜。
公元1157年(宋绍兴二十七年、金正隆二年)第二次赶考落榜。
公元1158年(宋绍兴二十八年、金正隆三年)祖父辛赞升任开封府知府。
公元1160年(宋绍兴三十年、金正隆五年)祖父辛赞亡故。
公元1161年(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
完颜亮南侵,辛弃疾在济南山区组织两千名义士开始反金斗争。
同年,率部归顺耿京,任军中掌书记。
义端叛变时,辛弃疾将其擒获。
十一月,完颜亮兵败。
十二月,辛弃疾陪同贾瑞前往南宋朝廷寻求支援,并上表归顺。
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
辛弃疾受南宋皇帝高宗接见,授予右承务郎职位。耿京因手下将领张安国叛变被杀,辛弃疾北归复命后,率部缉拿叛贼张安国。回临安后,授江阴签判。
同年,孝宗即位,辛弃疾因北伐大计的实施开始建言献计。
公元1163年(隆兴元年)
辛弃疾前往江淮面见宣抚使张浚,并献出抗金良策,张浚拒不听闻,出兵北伐后,与符离兵败而归。
公元1164年(隆兴二年)
江阴签判任满,改任广德军通判。
公元1165年(乾道元年)
辛弃疾作《美芹十论》,将自己的对金作战经验与领悟编纂于其中。该书从第一论至第十论,无一不是精辟之论。同时,这也是一部很好的军事论著,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除此之外,“美芹”也成了辛弃疾的代名词,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墓写过一副:“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公元1168年(乾道四年)
辛弃疾广德军通判任满,改任建康府(今南京)通判。与史正志、叶衡、赵彦端等交游。始作长短句。
公元1170年(乾道六年)
辛弃疾获孝宗召见,上奏《论阻江为险须籍两淮疏》与《议练民兵守淮疏》。孝宗听闻,并未对其委以重任,两相权衡,任命辛弃疾为司农寺主簿。作《九议》上呈宰相虞允文.
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
辛弃疾改任滁州宣教郎。期间,辛弃疾政绩卓越,改变了此地流民四散逃亡的局面,组织民众新建城镇,通过轻徭薄赋促进生产,为当地筹备抗金建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公元1173年(乾道九年)
上表天子,奏议国事,但没得到回应。因病离滁州知洲任,回京口居住。
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
春天出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深受留守叶衡的看重,获荐为仓部郎官。
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
辛弃疾因宰相叶衡的推荐而再次受到孝宗的召见。四月,茶商赖文正在湖北起兵闹事,后转入湖南江西,数次打败官军。六月,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七月到江西赣州就任,专门负责剿灭茶寇。九月,叶衡罢相。闰九月,击败赖文正,平定茶寇,加封为秘阁修撰。
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
辛弃疾任江陵府(今江陵县)知府兼湖北安抚使。期间,辛弃疾严惩盗贼,杜绝了该地区的奸盗行径。与范成大游渚宫。改任隆兴府(今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抚使
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
获召为大理少卿。与陈亮结识。后外派为湖北转运副使。
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
三月改任湖南转运副使。秋天出任潭州(今长沙)知府兼湖南安抚使,奉孝宗手诏,惩治盗贼。这一年写作《摸鱼儿》(更能销几番烟雨),撰写并上奏《论盗贼劄子》。
公元1180年(淳熙七年)
出任湖南安抚使期间,辛弃疾在郴州宜章县、桂阳军临武县创办县学,同时创办“飞虎军”,变税酒法为榷酒法,有效改变了湖南境内匪患肆虐的局面。秋天解元考试时识拔赵方。冬天加封为右文殿修撰,出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开始修建上饶居第,作《新居上梁文》。刊行亡友周孚的《蠹斋集》。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任江西安抚使,所辖州县遭遇灾荒,辛弃疾以官银为基本,打击屯粮行径,有效降低粮价,各州灾民亦得到良好救济。与曾丰、黄人杰、陆德隆、赵奇暐等人在豫章相会。十一月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不久就因监察御史王蔺的弹劾落职,隐退至上饶带湖新居居住,将新居取名为“稼轩”,自号“稼轩居士”。
公元1182年(淳熙九年)
在带湖闲居。九月与友人朱熹相会,范开也在这一年前来从学。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公元1184年(淳熙十一年)
三月,友人陈亮受牵连入狱,辛弃疾多方奔走,助其脱狱。
公元1188年(淳熙十五年)
范开编成《稼轩词甲集》。与陈亮在铅山县思瓢泉相会,同游十日。作《贺新郎》(老大哪堪说)等。
公元1190年(绍熙元年)
十二月友人陈亮再度被囚入狱,直到绍熙三年二月才得以出狱。
公元1191年(绍熙二年)
(辛弃疾重新被任用,官授福建提点刑狱。
公元1192年绍熙三年)
辛弃疾前往福建赴任时,与朱熹相会。上任后,辛弃疾上疏《论经界钞盐刳子》,整肃当地法纪。
公元1193年(绍熙四年)
先后与朱熹、陈亮会面。辛弃疾受光宗召见,迁太府少卿,秋天加封集英殿修撰,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陈亮参加进士举,高中状元。九月五日,范成大亡故。
公元1194年(绍熙五年)
辛弃疾修建福建郡学。宁宗即位后,因黄艾弹劾,罢免备安库职位,任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主管。九月,因御史中丞谢深甫弹劾,再遭贬黜,重新回归上饶闲居。期间,陈亮亡故,辛弃疾为之撰写悼文。
公元1195年(庆元元年)
已然闲居的辛弃疾再遭御史中丞何澹弹劾,罪名为“酷虐
裒敛”。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
带湖家居被焚,辛弃疾迁至铅山县。
公元1198年(庆元四年)
恢复集英殿修撰一职,主管建宁武夷山冲佑观。
公元1200年(庆元六年)
三月初九,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党禁”运动中病逝。辛弃疾为之撰写悼文。
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
党禁风波结束,朱熹、赵汝愚等人追复原职,辛弃疾仍居铅山县。
公元1203年(嘉泰三年)
稼轩词乙、丙、丁集全部撰写完成,终得《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夏季辛弃疾复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疏奏州县害农六事,消除“盐鬻之害”,十二月,召赴临安。并与陆游结为好友。
公元1204年(嘉泰四年)
韩侂胄发动对金战争。正月,获宋宁宗召见,言盐法,并
言金国必乱必亡。加宝谟阁待制。三月,领命出任镇江府知府,前去招兵万余人。
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
辛弃疾任镇江守任,六月改隆兴知府。
公元1206年(开禧二年)
辞任绍兴府知府,两浙东路安抚使。
五月,宋兵北伐,六月,溃败而归,辛弃疾进宝文阁待制,十二月又进龙图阁待制,出任江陵府知府,后改任试兵部侍郎,均主动辞免。后又召赴临安奏事。
公元1207年(开禧三年)
辛弃疾试兵部侍郎,两次上章辞免。
九月四日,进枢密都承旨,初十病逝,葬铅山县阳原山。
公元1230年(绍定三年)
辛弃疾死后二十三年,铅山县宰张谦亨建西湖群贤堂,祀铅山乡贤十六人,辛弃疾是其中之一。
公元1233年(绍定六年)
辛弃疾死后二十六年,赠光禄大夫。
公元1275年(德祐元年乙亥)
辛弃疾死后六十八年,加赠少师,谥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