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融工具
这是一篇关于金融工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金融负债减值,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金融资产。
编辑于2024-04-23 08:58:59这是一篇关于合并报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丧控处置部分子公司股权,不丧控处置部分子公司股权,非同一控制,同一控制。合并报表,又称合并财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编制的包括所有控股子公司会计报表的有关数据的报表。该报表以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会计主体,以控股公司和其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控股公司编制的反映抵消集团内部往来账项后的集团合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这是一篇关于民事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民事法律制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内规定民间关系的所有法律规章、规则和法律体系。
这是一篇关于金融工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金融负债减值,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金融资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合并报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丧控处置部分子公司股权,不丧控处置部分子公司股权,非同一控制,同一控制。合并报表,又称合并财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编制的包括所有控股子公司会计报表的有关数据的报表。该报表以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会计主体,以控股公司和其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控股公司编制的反映抵消集团内部往来账项后的集团合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这是一篇关于民事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民事法律制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内规定民间关系的所有法律规章、规则和法律体系。
这是一篇关于金融工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金融负债减值,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金融资产。
金融工具
金融资产
分类
基本原则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根据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和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分类
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1和2,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应当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即合同现金流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收取合同现金流量→摊
出售金融资产→损→应当满足终止确认条件
两者兼有→综
特殊规定
权益工具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一般不符合基本借贷安排,因此只能分类为损
在初始确认时,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综,并按规定确认股利收入,该指定一经作出不得撤销
常见分类判断
国债投资:通常符合合同现金流量特征,还要结合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进行判断
股票:不符合合同现金流量特征,通常分类为损,还需要关注是否满足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定义,以及是否行使指定权
基金:穿透测试,看底层逻辑,通常分类为损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不能想当然的分类为摊,应结合企业保理、贴现、背书转让的频率和金额以及是否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综合判断业务模式
各类形式的对外借款和投资:通常分类为损
浮动利率债券:分析汇率风险、经营风险等并结合管理资产业务模式再确定
可转换公司债券:因嵌入了一项转股权,整体上不符合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应分类为损
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与利率、汇率、指数等波动挂钩,不符合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应分类为损
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
投资于各股票、债券等底层资产组合,应分类为损
投资于严格满足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某项资产,分类为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分类为
业务模式:既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为目标
减值损失:确认信用减值损失,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处置:收到的价款-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
指定为
初始确认时指定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
不考虑减值影响,价值变动均通过公允价值变动体现
处置:收到的价款-账面价值=留存收益,其他综合收益转入留存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
金融资产重分类
从摊到综:按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重分类不影响实际利率和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
从摊到损:按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从综到摊:将前期计入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出,调整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并以调整后的金额作为新的账面价值(即视为该金融资产一直以摊余成本计量)
从综到损:继续以公允价值计量,前期计入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
从损到摊:按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作为新的账面价值
从损到综:继续以公允价值计量
金融资产的转移
一般原则
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
该金融资产已转移,且该转移满足终止确认
满足任一条件应当终止确认
转移情形
企业无条件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出售金融资产,同时约定按回购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回购
表明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仇转移给了转入方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贴现、背书或保理
承兑行信用登记较高的银行承兑汇票:利率风险;风险已转移;应终止确认
承兑行信用等级不高/商业承兑汇票:信用风险+延期付款风险;风险并未转移;不应终止确认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
基本原则
是否存在无条件的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额合同义务
不能:金融负债
不能无条件避免的赎回
强制付息
间接合同义务:利率跳升或票息递增,水平超过同期
投资者保护条款:投资者认定足以影响债权实现
或有结算条款
能够:企业能自主决定是否支付利息或回购本金的义务
是否通过交付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结算
基于自身权益工具的非衍生工具(永续债、优先股)
可变数量结算:金融负债
固定数量结算:权益工具
基于自身权益工具的衍生工具(期权)
固定换固定:权益工具
固定换可变:金融负债
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区分:应考虑集团成员和金融工具的持有方之间达成的所有条款和条件,以确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是否由于该工具而承担了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义务
可回售工具的会计处理:子公司在个别财务报表中作为权益工具列报的特殊金融工具,在其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应的少数股东权益部分,应当分类为金融负债
特殊金融工具:对于发行方而言不满足权益工具的定义,对于投资方而言不属于权益工具投资,投资方不能将其指定为综
金融负债减值
减值的三个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并未显著增加;按账面余额(未扣除损失金额)计算利息收入
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
第二阶段: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发生显著增加但未发生信用减值;整个存续期间内预计信用损失;按账面余额(总额法)计算利息收入
第三阶段: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存在表明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按摊余成本(净额法)计算利息收入
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以信用风险特征未依据,当风险特征发生变化时,企业应对应收账款组合进行调整
充分考虑客户的类型、所处行业、信用风险评级、历史回款情况等,判断同一账龄组合中的客户是否具有共同的信用风险特征
回款方式的变化,表明该类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与组合中其他客户的信用风险显著不同,企业不应将该客户继续纳入原组合中
计提预期信用损失时,需注意
不得以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全额收回为由不计提预期信用损失
不得以相关款项尚处于信用账期内为由不计提预期信用损失
不得以应收应付抵减后金额为基础计提预期信用损失
同一客户相关的合同资产与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政策应保持一致
企业在进行相关评估时,应当考虑所有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包括前瞻性信息
金融工具减值的处理
对于“摊”:借记“信用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对于“综”:应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其损失准备,并将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且不应减少该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账面价值
合同资产发生信用减值的: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相反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