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
这是一个关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思维导图,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用。适用于考试复习!
编辑于2024-04-28 23:20:36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胜利
近代探索复兴之路
性质: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任务: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是基本国情决定的
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不能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背景:1917年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
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理论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在思想上的理论基础
不完全适应21世纪整个世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
四个阶段: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革命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不是消灭私有制)
胜利过程
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②1927年,南昌起义
③1936年,西安事变
④1945年,中共七大
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五四运动
开始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族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特点
①彻底反封建的革命性
②迫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③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意义
①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为了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在近代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革命理论
①延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立(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是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具有性内容)
②1927年,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枪杆子里出政权)
③ 井冈山时期(工农武装割据)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世界革命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胜利根本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成立
成立:1921年,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新文化运动爆发奠定经济基础
新文化运动使得爱国热情高涨爆发,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吉他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国五和推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旧民主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革命
步骤
①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
步骤关系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革命
过渡时期
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总路线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为什么要走 社会主义道路 ( 从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过渡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适应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它的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个体农业经济能力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式,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实质
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任务
消灭资产阶级
三大改造
积极意义
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政治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存在问题
要求过急工作过程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评价
①生产关系:1956年,生活资料是由自己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生产力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主义生产力有了比较世俗的发展,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③社会性质: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要是以来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成功原因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艰辛探索中前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
成就
1954至1957年,边学边改边建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原因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得到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为一五计划提供政治物质基础
②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精神
③苏联的援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发展迅速,为一五计划提供技术支持
新课题
①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②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评价
①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②党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八大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
探索时期制改革后,完成后时段
主要矛盾:
①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矛盾
文革志新时代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有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指针,是七大确立的
自己的路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成就
①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单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④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⑤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
⑥科技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曲折
第一次结合: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为什么不能否定改革开 放前30年的成就与经验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便向事业获得较快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③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为什么说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救中国
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专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做了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的站起来伟大飞跃
⑤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