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
这是一个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思维导图,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用。适用于考试复习!
编辑于2024-04-28 23:20:51必修一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发展
原始解体 演进阶级
原始 社会
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最低阶段
生产 方式(生产关系)
特点:①共同劳动 ②共同占有 ③平等互助 ④平均分配
原因:生产力低下,所以不是一个理想社会
时代
旧石器:采集天然食物
新石器
采集者变成生产者
畜牧业农业出现
社会 组织
氏族
血缘关系
氏族议事会
部落联盟:近亲氏族
演进过程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
②生产力的发展
③私有制的产生
④阶级的产生
进步
判断依据: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我们评判,社会发展是进步还是退步的根本标准
进步表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制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下生产水平提高。
奴隶 社会
私有确立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生产力与 私有制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私有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学文化 发展根本原因
奴隶主大规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水平提高
奴隶劳动能提供较多剩余产品,部分人可以从事脑力劳动
阶级对立
阶级:①奴隶主阶级②奴隶阶级
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
国家
定义: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最早:奴隶制国家
生产关系特点 (赤裸裸的剥削)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再努力属强制下劳动
③努力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支配 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主 义社会
特点
社会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③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土地 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自己支配
国家
①等级森严,君主专制
②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
阶级
阶级:①农民阶级②地主阶级
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剥削
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方式
收取地租:①劳役地租②实物地租③货币地租
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
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②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 义社会
社会
特点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 成为雇佣工人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隐蔽的剥削)
形成 与发展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奴役的过程
②资本主义发展是依靠暴力,通过掠夺实现的
条件
①有失去生产资料,有人生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②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须的大量货币当做资本
进步
①标志资本主义开始人类社会进入新历史阶段
②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人类思想解放 使科学教育文化达到前所未有高度
阶级
阶级:①无产阶级②资产阶级
矛盾:资产阶级与物无产阶级对立
观点 评价
观点: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工人的全部劳动得到了报酬
评价:
①没有看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隐蔽的
②否认的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经济 危机
表现:商品卖不出生产资料显示,银行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生产下降,信用关系破坏
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原因
直接
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矛盾
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矛盾
根本和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私人占有的矛盾
社会化表现
①生产资料共同使用
②生产过程分工协作
③劳动产品满足社会需要
生产资料 私有制表现
①生产资料由私人占有
②生产过程由私人管理
③劳动产品由私人支配
冲突总根源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
②缓和矛盾措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总根源,决定资本主义的命运
④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是历史必然趋势
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
①生产关系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制度
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我们评判社会发展,是进步还是退步的根本标准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空想社 会主义
形成意义
①看到资本主义弊端并揭露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诉求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局限性
①仅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设计未来蓝图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无产阶级力量, 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没有找到社会变革正确途径
科学社 会主义
三大 工人 运动
运动
①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英国宪章运动③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意义
①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反抗资产阶级统治
②将矛头指向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迫切需要理论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的材料
科学社会主义 创立来源
理论
①德国古典哲学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思想
③空想社会主义
哲学基础
唯物史观 内容意义
①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揭示人民群众历史主体作用,揭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把对美好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
经济学基础
剩余价值 学说内容意义
①从经济学角度揭示剩余价值来源
②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
③揭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根本对立, 找到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方向
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内容
①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 策略,原则,阐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是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
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国到多国 实践
(评价)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飞跃
③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生 产关系特点
①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②人们在生产中建立起互助合作关系
观点与评价
观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曲折,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GDP总量居世界第二
评价: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