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子主题
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认知
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的最基本心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动机和情绪
动机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活动
形成的对事务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等主观体验、即情绪
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
能力和人格
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心里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
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里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
在这个意义上也把心理学叫做“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个体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的特点
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是人们能动地认知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与意识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心目现象是注意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由于社会关系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社会心理和行为
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心里学的基本任务
该任务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心理过程
心理结构
心里的脑机制
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
心理与环境的关系
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意义
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军事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心理学同时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心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应该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
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优点
能获得一手资料
有可能了解到现象的真实状况
缺点
难以重复观察
结果难以精准地分析
欲观察的现象不一定出现
观察容易“各取所需”
心理测验法
含义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基本要求
信度
效度
相关法
相关法是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两个事物(现象)的相关程度或强度可以用相关系数来表示,它是从-1到1之间的一个数值
相关本身不能提供因果的信息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类型
实验室实验:实验情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
自然实验(现场试验):条件控制不够严格
自变量和因变量
能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称为自变量或独立变量
由这些条件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称为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的关系
双盲控制
在有些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么样被控制的
它对排除实验者的偏好有作用
个案发
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研究的结果可能仅适合于跟别情况
个案法常用于提出理论和假设,要进一步检验理论或假设,则有赖于其他方法的帮助
心理学研究中心的伦理道德
以人为被试
保证被试有充分的知情权,了解实验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随时退出研究的权力
以动物为被试
确保动物的舒适性
考虑到动物的健康和人道待遇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
法国17世纪的唯物论
英国17–18世纪的经验论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
19世纪末20世纪的重要心理学派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奠基人)、铁钦纳
主要观点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表象和情感三种元素
感觉是知觉的元素,表现是观念的元素,而感情是情绪的元素
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重视内省,但主张将内省与实验方法结合起来
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主张研究意识,但认为意识是川流不息的过程
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
意识的作用是有机体适应环境
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评价
机能主义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进程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
行为主义还主张“环境决定论”
贡献:对心理学走上科学的道路有积极的作用
局限: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反对吧意识分为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
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欲望是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欲望或动机受到压制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历史评价
贡献: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局限
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并把它与意识的作用对立起来
早期理论具有泛性欲主义的特点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
研究主要问题包括
脑与心理的关系
心理免疫学
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
行为主义的研究取向
行为主义取向在传统的“刺激—反应”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
50年代之后,行为主义作为一个学派几乎销声匿迹,但作为一种研究取向,它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
在行为主义的影响下,行为治疗或行为改善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
精神分析的研究取向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批后弗洛伊德主义者将精神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
后弗洛伊德主义者的特点
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
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
把青年期看成力比多活动的高潮时期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
1967,奈瑟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发、计算机模拟等
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人本主义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
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一些心理学家进一步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