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 行政发包制《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周黎安)》_56-103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周黎安)》这本书详细分析了当前政府运行逻辑及历史发展,分析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所经历的变革和转型过程。
《一句顶一万句》通过描绘普通人跨越漫长岁月寻找心灵共鸣的艰难历程,深刻展现了人际交往中的孤独困境与对真诚沟通的永恒渴望,是刘震云的成名作。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周黎安)》第三章的读书笔记,深入探讨了中国地方分权的演变及其内在逻辑,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
三体第二部的内容概述,《三体II·黑暗森林》主要讲述了面对三体人的威胁,地球人类所进行的一系列应对和反击。在故事中,三体人利用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进步,同时出动庞大的宇宙舰队直扑太阳系,意图清除地球文明。为了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危局,人类组建起庞大的太空舰队,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面壁计划”。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2 行政发包制
# 2.1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特征:文献回顾
- 蜂窝式结构:地方政府相对独立,与中央联系更多在垂直方向
- 基层政府组织与上级政府联系较少
- 地方利益伸张与中央政策执行的变通
- M型结构:地方政府在行政和经济上相对独立,形成“块块经济”
- 省区之间经济相对独立
- 地方政府建立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
- 压力型体制:地方政府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采取的管理方式
- 任务分解与数量化考核
- 物质化奖惩措施
- 基层政府的政治承包制:基层政府作为中央政策的执行者
- 基层政府负责具体政策的实施
- 政府间“职责同构”现象: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职能上高度统一
- 上下级政府职责高度一致
- 政府机构设置上下对应
- 面向地区分权的权威主义体制:地方政府在地区性事务上有决策权
- 地方政府在地方性事务上具有自主权
-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决策具有否决权
# 2.2 行政发包制:定义与特征
- 行政权的分配
- 发包方拥有正式权威和剩余控制权
- 人事任免权、监察权、审批权
- 干预权和否决权
- 承包方拥有执行权和自由裁量权
- 决策空间和执行自主性
- 经济激励
- 承包方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强激励
- 财政预算分成、人员收入分成
- 结果导向的考核
- 内部考核和控制
- 结果导向的人格化问责
- 属地化管理、结果导向的考核
# 2.3 历史原型
- 属地化管理
- 地方政府对属地负责
- 户籍制度、宗族制度
- 信息属地化
- 行政逐级发包
- 中央将事务逐级发包给地方政府
- 中央到地方的事务层层分解
- 地方政府作为最终承包方
# 2.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演变
- 行政性放权
- 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下放行政权力
- 投资决策权、企业管理权
- 外贸权、土地使用权
- 人事制度改革
- 中央对地方干部的任命权下放
- 从“下管两级”到“下管一级”
- 地方对下一级干部的任命权
- 属地化管理与行政发包强化
- 地方政府在属地范围内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 属地化行政管理
- 财政包干制
# 2.5 行政发包程度和范围的决定因素
- 公共服务需求
- 公共服务质量要求对发包方形成的责任压力
- 公众质量偏好和问责需求
- 公共服务质量的敏感度和问责压力
- 公共服务供给
- 提供公共服务所需付出的成本
- 财政预算成本
- 行政监督成本
# 2.6 作为一种理想类型的行政发包制
- 成本-收益权衡
- 委托人在分权与集权之间进行权衡
- 治理成本与质量压力的权衡
- 集权与分权内在矛盾
- 集权可以控制风险,分权可以提高效率
- 信息获取成本与财政约束
- 委托人在获取信息和财政能力上的约束
- 中央监督地方的困难
- 古代国家税收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