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秦汉文学
这是一个关于秦汉文学的思维导图,指秦、汉两代四百余年间的文学。具体来说,是指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6年,即秦统一全国至东汉献帝建安元年。
汉语言文学专业所需先秦文学板块的思维导图,包含上古歌谣和上古神话、《诗经》305篇、屈原和楚辞、先秦散文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概述
历史背景
指秦、汉两代四百余年间的文学。具体来说,是指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6年,即秦统一全国至东汉献帝建安元年。
天下一统,中央集权;文化专制;儒学独尊;经学盛行,经学的昌盛影响了汉代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形态
两汉文学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
秦代文学
《吕氏春秋》(秦统一前夕)
概述
吕不韦主持,门客集体编撰
《吕氏春秋》共161篇,现存160篇,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
兼采诸子百家之长,用一定的主导思想贯穿,反映战国末期思想融合趋势
艺术特色
平实畅达的文风
丰富多彩的寓言
文章精炼短小
《谏逐客书》李斯
整体布局分明,论证说理深入有力
对比映衬,使说理更透彻
铺张扬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秦刻石文
刻石文出自丞相李斯之手,内容主要是对秦始皇所建功业的赞颂,如《泰山刻石文》
汉代文学
汉赋
四大赋家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长杨赋》《羽猎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发展演变
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70余年,是汉赋的形成时期。
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200余年,是汉赋的兴盛时期。
从东汉中期到汉末的100余年,是汉赋的衰落时期,也是汉赋的转变时期。
西汉辞赋种类
骚体赋
散体赋
汉赋三大体式
产生并盛行于西汉初期至汉武帝中期
代表作家是贾谊,代表作品是《鵩鸟赋》和《吊屈原赋》
这种赋形式同于楚辞,长于抒情,内容多表现作者个人的悲叹和生不逢时之感
汉大赋
盛行于汉武帝中期到东汉中期
枚乘(西汉散体赋先行者)的《七发》是散体赋成熟的标志,奠定了汉大赋的基本结构形式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抒情小赋
产生并盛行于东汉中期和后期
其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张衡的《归田赋》和《思玄赋》、弥 衡的《鹦鹉赋》、赵壹的《刺世嫉邪赋》等
司马迁《史记》
撰写目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体例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篇)五个部分组成,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年的历史
“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绩,是全书的大纲
“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
“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
思想内容
真实记录了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目,体现正直史家的”实录”精神
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尖锐矛盾
歌颂一系列爱国英雄
刻画了暴官酷吏的丑恶嘴脸
歌颂了中下层人物的优良品质
歌颂了反抗暴政的英雄人物
《史记》的思想内容的创新
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丑行劣迹予以大胆的揭露和批判
对陈涉、项羽等农民起义的“豪杰”予以充分的肯定和歌颂
歌颂了具有爱国思想,坚持正义,反对暴政的人物
为封建社会中下层的历史人物作传,歌颂他们高贵的品质
艺术成就
结构模式独具匠心
叙事艺术技巧高超
叙事详略得当,善于以小见大。
叙事手法多样化。
采用了“互见法”的叙述方法。
叙事的脉络清晰,以类相从,主题鲜明。
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
杰出的人物刻画
语言运用精当传神
巨大贡献
建立杰出的通史体例
建立史学独立地位
建立史传文学传统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深厚的人文精神、独立的思考精神、发愤著书的反抗与奋斗精神对后世史家文人的影响
《史记》的写作技巧、平易简洁的语言特点、影响了后世的散文创作
《史记》塑造人物的手法、叙事的技巧为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史记》中人物、故事成为后世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
班固《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
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共100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
特色
创设《艺文志》,多载诗赋、学术与经世文章,讲述学术源流,把文学与学术、文献纳入史的视野,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代文化史资料,是《汉书》的一大贡献
创立了《地理志》,保存了古代地理沿革、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重要资料。
赞颂忠君爱国,高尚正直的人物
揭露统治者的罪恶
同情受统治者迫害的贤达之士:《报任安书》
西汉士人宦海沉浮的艺术再现
家族兴衰史的展示:《史记》写单个人为主,《汉书》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通过描述这些家族的兴衰史, 对西汉社会的变迁作了多方面的展示。
李陵、苏武的悲剧人物形象
笔法:有固定的叙事规则,以严谨取胜,多重手法避免平铺直叙
写人艺术:抓住人物语言、心理塑造人物,同时善于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散文
(西汉)贾谊《过秦论》
贾谊是汉代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政论文以《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文章脍炙人口。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为最。
贾谊的政论散文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
《过秦论》写作特色
通过铺陈史实彰显义理。
通过强烈对比彰显义理。
感情充沛,文笔扬厉,气势闳畅。 大肆铺陈和重重排比,是构成文气浑厚、铺张扬厉的重要因素。“赋者,铺也。”本文的语言,明显受到了赋体的影响,读来不仅朗朗上口,且有一唱三叹之致。
诗歌
汉代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是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于相和、鼓吹、杂曲中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精神
苦与乐的深刻揭示
娴熟巧妙的叙事技巧
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体制上开拓与创造:五言诗产生
叙事方法
善于截取生活横截面:《陌上桑》
擅长环境氛围的营造:《相逢行》
以叙事凸现人物形象:《孤儿行》
质朴的语言形态:《孔雀东南飞》
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汉代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主题的突破
塑造鲜活人物形象
叙事上精于剪裁
汉代文人诗
《古诗十九首》
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
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与痛苦
表现对个体生命唯物认识和新的人生选择
表现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