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
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转变是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教育系统从一种较为松散、非标准化的形态,逐渐转变为一个更为规范、统一和标准化的体系。
中外教育史纲,教育学,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王守仁与颜元的教育思想在中外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中外教育史的大学生们可以看过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
制度化教育
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教学机构。 如我国现行的六三三学制,就是制度化教育的一个体现。 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与教育的发展
工业革命引起教育发展和变化,表现在:
第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第二,普遍实施初等义务教育
第三,重视科学技术教育
第四,高等教育在数量上有所增加
欧洲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英国
(一)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
19世纪初国家开始逐步干预教育,具体措施:
第一,国家拨款补助教育活动(1833年开始)
第二,设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 枢密院教育委员会——教育局——教育署
教育领导体制:国家统一领导和地方分权同时并存
第三,通过制定一系列法令、法案,直接干预教育事业
巴尔福教育法(1902 年教育法)英国议会 1902年12 月通过
主要内容
(1)废除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和督促就学委员会,在各郡和郡级市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学校教育。
(2)地方教育当局有兴办和资助中等学校、中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并提供地方税款的职权。
(3)地方教育当局有否决学校管理委员会选任的不合格校长和教师的权利。
(4)地方教育当局须资助私立和几乎所有的教会学校,以进一步加强控制。
(5)地方教育当局须调查本地区的教育需要,制定扩大和协调不同类型教育的计划,并考虑本地区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
评价
扩大了地方教育权利。“国家教育”基本形成,同时也确立了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这是英国教育行政制度的一个特征。直到1944年教育法案公布时,英国国家教育领导机构才又有了新的变化。
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
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
地方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
对5—12岁的儿童实施强迫教育(此时并不免费);
在没有学校的地方,仍然允许私人在一年内设立学校;
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相分离。
意义
《福斯特法案》的颁布,推动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标志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到了1900年,英国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
(二)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前——教区学校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种“慈善学校”(劳动学校、贫民学校)
工业革命后新的初等教育机构: 1.星期日学校(主日学校) 2.导生制学校(贝尔——兰卡斯特制学校) 3.幼儿学校(欧文)
(三)英国中等教育的演进
工业革命前:文法学校、公学 (三公一私一中等)
工业革命后
第一,公学和文法学校进行改革(如改革宗教教学,削减古典科目,增加实科课程,改善寄宿制等。)
第二,创设新型的中等学校教授商业、军事等实科型学校益加盛行。
高等学校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以古典学科和神学为主
法国
近代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
19世纪初——高度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
大革命前:耶稣会中学、文科中学 19世纪初(拿破仑统治时期):国立中学、市立中学、私立中学
1806年成立帝国大学——掌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机构
初等教育
大革命前——教会学校
1833年的《基佐法案》
1881、1882年的《费里法案》——确立了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三项原则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德国
教育领导体质
教会掌管—高级学校委员会—教育部 德国最早从教会手中收回教育权(1794年)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世俗性义务教育的国家(1763年)
宗教改革后:教会学校 17世纪后:德意志学校 洪堡教育改革的影响(主要是在小学开展学习裴斯塔洛齐的和谐教育方法运动) 1871年德国统一后:基础学校、高等国民学校
文科中学 骑士学院 实科中学
科隆大学,海德堡大学
美国
独立战争后
初等教育:星期日学校、导生制学校、幼儿学校等(19世纪20年代以前) 公立学校发展(1834年第一所公立学校) 中等教育:文法学校——文实中学——公立中学 教育管理体制:地方分权制
南北战争后
第一,建立中央教育领导机构 第二,初等教育逐渐发达 第三,公立中学的地位得以确立,并得到很大发展
日本
1871年
文部省
1.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 2.负责全国一切教育事务
1872年
《学制令》
1.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 的学制 2.该学制包括学区、学校、教员、学生、考试五个部分
1879年
《教育令》
1.废除学区制 2.儿童的学龄期由6岁到14岁 3.精简教学内容,使之实用
1890年
《教育敕语》
1.在日本近代史上有重要意义 2.到二战前,它起到规定日本教育方向的加以基本法的作用
中国
近代新式学堂
方言学堂
1602年京师同文馆 1898年京师大学堂 1902年。京师同人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1912改名为北京大学
军事学堂
福建船政学堂(1867年) 天津水师学堂(北洋水师学堂)1881年
技术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电报学堂 1876年) 天津电报学堂(1880年) 山海关铁路学堂(1895年)
近代学制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