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工程与伦理
这是一篇关于工程与伦理的思维导图,详细阐述了工程伦理的相关概念、实践问题、伦理困境以及解决策略。提出了“道德”与“伦理”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区分。在技术伦理方面强调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而是人在应用技术时拥有自主权。详细列出了环境伦理、责任伦理、自主与责任的关系、伦理困境与选择、效率和公正的关系等关键议题。这些议题不仅涉及工程师面临的道德困境和职业操守,还涉及到个人与集体、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建筑隔热与通风
建筑工程计量计价
第三章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地產行業分析圖
项目重要节点
生态学形成和发展
【068】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2018第二章 _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家装流程图
家庭装修预算表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
工程与伦理
伦理
联系与区别
道德与伦理都包含传统风俗、行为习惯含义,都强调值得倡导和遵循的行为方式,都已善为追求的目标
道德:公认的规范,讲奉献,与情操为伍,偏感性,个人境界
伦理:对规范反思,讲公平,与智慧相伴,理性,群体关系
立场
功利论:大多数人幸福为最高标准,结果为核心
义务论:每个人都有在不违反道德规则之下的自由度,义务论关注行为本身应具有道德意义,行为为核心
契约论:通过一个规则性的框架体系,把个人行为的动机和规范伦理看作是一种社会协议。经验之上的约定达成理性共识,将其制度化为契约
美德论:德性论关心的主要是人的内心品德的养成,行动者为核心
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
自主与责任的关系
效率和公正的关系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环境与社会的关系
伦理决策:与时俱进的实践智慧
工程
工程与技术的辨析
两者区别
内容和性质不同:工程以建造为核心,技术以发明为核心
成果的类型和性质不同:技术活动的主要成果形式是发明,专利,技能等, 工程活动的成果形式是物质产品,物质设施
活动主体不同:技术主要是研究人员,发明家等,工程主要是工程师,工人,管理者等
任务对象和思维方式不同:技术是利用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的发明创造过程,需要“可重复性”,工程活动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单元,甚至独一无二。
两者联系
都是以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为目的,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优质的生活而改造世界的活动
任何时代的工程活动都要以时代的技术为基础,工程是对技术的集成
技术是实施工程的手段,工程是技术的载体和呈现形式技术往往包含在工程之中
工程必然成为技术的重要载体,并使技术的本质特征得以具象化
定义
广义上认为,是由一群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在较长周期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强调众多主体参与的社会性
狭义上认为,工程是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目标为指向,应用各种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为手段,调动多种自然与社会资源,,通过一群人的相互协作,将某些现有实体汇聚并建造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的工程
过程
环节
计划:提出决策与可行性,必要性问题
设计:思路,理念,方案实施
建造:工程实施,依据设计来对自然进行改造和重构
使用:验收后投入运营使用环节,工程实现自身经济社会效益
结束:过了使用期,需进行报废处理
两种理解
理解为设计,作为思想行为的设计是工程的本质,工程根据设计进行生产和制造,是灵魂,工程师就是设计师
理解为建造,作为实践行为的建造是本质,设计只是重要环节,建造依赖于设计但却超越了设计,被建造出来体现了工程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社会实践的工程
具有社会性,目的是为了好的生活,而实践作为知识在自然界中的运用方式,具有不确定性和探索性
有预期,目的的设计体现工程中的创造,也反映了预期
实施过程中技术总是不完备的,是会有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的,存在着不确定性与探索的过程
实施结果可能会超出预期,这就是探索的结果,发明而非发现,生成而非预成,创造非因循
多维度理解
哲学
技术:是工程的依赖,工程是技术的用处,工程中发现新技术,技术新用法
经济:要有经济价值,尽可能小投入大收益
管理:使行动者,资金,资源高效协同
社会
生态:工程会改造,控制自然,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如何处理工程伦理中的实践问题
辨识
何者面临:包括工程师,科学家、设计和建造者,投资人、决策人、管理者,使用者等。准则具有时代性和局限性,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
何时出现: 1.因伦理意识缺失或者对行为后果估计不足导致 2.各方利益冲突造成的伦理困境。 3.工程共同体内部意见不合,或者工程共同体的伦理准则规范与其他伦理原则之间不一致导致的问题
基本原则: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
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与尊重,主张人格平等,以人为本。 ①自主原则:所有的人享有平等的价值和尊严,人有权决定自己的最佳利益,必要条件有两点: 一是保护隐私;二是知情同意。 ②不伤害原则:人由生存权,工程应尊重生命,尽可能避免伤害他人。是道德标准的底线原则
社会公正:处理工程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 1.用以协调和处理工程与社会群体间的关系,建立在社会正义的基础上,是一种群体的人道主义,要公正与平等,尊重和保障每人的生存权、发展权、财产权和隐私权等。 2.在工程的设计与建造中需兼顾强势与弱势群体、主流与边缘文化、受益者与利益受损者、直接与间接利益相关者等。 3.注重群体间资源与经济利益分配上的公平公正,兼顾工程对群体的身心健康、未来发展、个人隐私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人与自然: 遵从自然规律:物理化学定律 遵从自然规律:自然界生态规律,具长期复杂性
应对思路
一方面要遵循社会伦理和公序良俗,另一方面要行业的伦理规范与个人美德结合,通过自我反思达到对伦理规范的认识,进而实现工程实践的“最大善”的伦理追求。
培养工程实践主体(决策管理者)的伦理意识。
利用伦理原则、底线原则与相关具体情境相结合的方式化解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遇到难以抉择的伦理问题时,集思广益,多方听取。
根据工程实践中遇到的伦理问题及时修正相关伦理准则和规范。
逐步建立遵守工程伦理准则的相关保障制度。
工程伦理中的实践问题
行动者网络
工程是复杂的社会实践,需要众多行动者参与,为了完成而在特定时间组合在一起,构成针对该实践的工程共同体,其具有动态性,这些参与者共同构成行动者网络
工程共同体是不同类型的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既分工又合作作用与关系也处于动态变化,这些行动者既在某些环节中主体,也与其他环节的行动者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
工程师共同体:同一类型的行动者间交互作用,这些行动者在工程的演变和交往中,同样构成了共同体。大家从事相同职业,接受大体相同的训练,形成共遵守的行为规范
主要问题
技术伦理:技术本身并无善恶(工具论),人在应用技术时有自主权(自主论)
利益论理: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协调各方利益兼顾效益与公平
环境伦理:工程实践活动各环节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关注环境、保护环境
责任伦理:忠诚责任 社会责任 自然责任
特点
历史性:经历了“忠诚责任—社会责任—自然责任,研究对象逐步扩展为官员共同体、企业家共同体、工人共同体和公众共同体等。焦点问题从工程师面临的道德困境和职业规范转为同时关注其他工程共同体
社会性;现代工程产业化、集成化和规模化,且与科技、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之间都建立了联系。牵涉到多种利益群体,一部分作为工程的参与者,另一部分是没有直接参与工程的利益群体
复杂性:行动者网络日趋多元化,角色的多元化给工程带来不确定性,技术的高度集成也使得技术对自然产生不确定性,技术在环境中的创造应用,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