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数学一单元知识点和易错题
涵盖了数学中基础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明确了减法的主要定义和关系式,如“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和“被减数=减数+差”。解释了“积”是“因数”与“另一个因数”的乘积,并给出了关系式“积=因数×因数”。同时,也提到了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如“因数=积÷另一个因数”。结构清晰,内容详尽,为学习和理解数学中的四则运算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赶快来读一读吧。
这是一个关于因数和倍数的思维导图,结构清晰,内容围绕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及易错题展开,适用于复习、预习。
这是一个关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含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易错点三部分,列举了分数的加减法、化假分数和带分数时的注意事项、短除法的格式、约分和通分的注意点、大小比较时先通分等容易出错的要点。
三单元运算律,全关于计算的单元。虽然全是计算,但篇幅较多,而且容易出错。时时出错,在一些运算力和性质身上。不妨跟着我一起回顾回顾那些特征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春晓》思维导图
亡羊补牢
一张思维导图帮您读懂唐诗《咏鹅》!
现场展示课(肖玮绘制)
学议导练展 教学模式
一单元知识点和易错点
一单元知识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解决问题
租船的步骤: ①比单价 ②初算 ③调整(不空位) ④算总价 关键点 “不空位”
一单元易错点
按顺序列出综合算式 24×18=432,460-432=28,84÷28=3 综合算式:84÷(460-24×18)=3 步骤: 1.标上①②③ 2.将三部算式按照计算顺序合并成综合算式(重点:写上最后的答案) 3.加上小括号和中括号 4.检查括号是否起到作用
错中求解 一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比除数的24倍多12,比商的15倍多12。 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是多少?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 =24……12 被除数:24×15+1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