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考政治第2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这是一个关于第2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5课正确运用判断的思维导图,详细解释了判断的含义、特征、来源、表达方式和类型,以及正确运用判断的方法和要求。将判断分为了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两大类,并分别对这两类判断进行了详细解释。强调了正确运用判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正确运用不同类型判断的方法和要求。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和运用逻辑学中的判断概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更改,添加一个内容,作品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的具体例子和注意事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更改,添加了一个内容,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是一个关于高中政治目录的思维导图,包含必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二经济与社会、必三政治与法治、必四哲学与文化、选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选二法律与生活、选三逻辑与思维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5课正确运用判断
判断的概述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判断含义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基本特征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有真假之分
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检验: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方式
肯定
否定
来源
人们的社会实践。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判断的表达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不做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依据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不是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语句表达。
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判断
判断的类型
重要性
准确把握不同判断的逻辑性质
划分依据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
简单判断
含义: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
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区别连言判断和 关系判断的方法
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分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
例子:小刘和小赵是球迷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联言判断 小刘和小赵是同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关系判断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正确应用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 (直言判断)
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
组成
量项
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
主项(s)
表示断定对象
谓项(p)
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联项
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
分类
划分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 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划分依据:判断的量级判断 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
全称判断
含义: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特称判断
含义: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单称判断
含义: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划分依据: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
全称肯定判断(SAP,简写A)
所有(量项)商品(主项)是(联项)有价值的(谓项)
全称否定判断(SEP,简写E)
所有(量项)真理(主项)不是(联项)一成不变的(谓项)
特征肯定判断(SIP,简写I)
有些(量项)中学生(主项)是(联项)共青团员(谓项)
特称否定判断(SOP,简写O)
有些(量项)中学生(主项)不是(联项)球迷
单称肯定判断
许海峰(主项)是(联项)运动员(谓项)
单称否定判断
这个人(主项)不是(联项)小学生(谓项)
正确运用性 质判断要求
不能缺少主项和位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的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要准确的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关系判断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关系者项
表示关系承担者
分类: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
意义:对于不同的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关系项
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
表示关系者项范围
例子:有的(量项)被告(第一关系者项)反控(关系)某些(量项)原告(第三关系者项)
意义
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的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能对 对象 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联系词
支判断
种类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 (同时存在)
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包括:“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例子:这篇散文文笔生动(联言支)并且(联结项)这篇散文富有哲理(联言支)
要求
当前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全真才真,一假即假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考虑,多方面的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联言支之间要有联系,反例孔子是教育家,并且花是红色的。
联言之的先后顺序。反例我拿了金牌,并且参加了校运会。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 (选择其一)
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
相容选言支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能同时并存
不相容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联结项: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包括:“或者....或者...”(相容选言判断)“要么...要么....”(不相容选言判断)“不是...就是.....”
例子:或者(联结项)你说错了(选言支),或者(联结项)我听错了(选言支)
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解释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相容选言判断: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不相容选言判断: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真为假,全假为假。
有助于准确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情况
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又 叫条件判断 (假设条件)
断定事物某种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种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前件:表示条件的判断
后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
联结项:用来联结前件和后件的词项。包括:“如果..那么..”“假使...那么..”“只有...才....”“必须...才....”“除非...才...”“当且仅当....才.....”“如果....就.....”
例子:如果(联结项)寒潮来了(前件),那么(联结项)气温会下降(后件)。
三种条 件关系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会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内容
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
逻辑形式
如果p那么q
联结项
“如果...那么....”“只要....就....”
真假判断
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
例子:如果你是年级第一,那么你也是班级第一。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无前必无后,有前必有后。
只有p才有q
只有才
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例子: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
当且仅当p则q
“.....当且仅当...”“...才.....”
一假一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例子: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二整除
假言判断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