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沙漠生态工程(3)
这是一篇关于第七章沙漠生态工程(3)的思维导图,沙尘暴即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详细阐述了沙尘暴的成因,包括风力、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在强度等级方面,沙尘暴被分为弱沙尘暴、中等强度沙尘暴和强沙尘暴三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其特定的风速和能见度范围。还探讨了沙尘暴的主要危害和作用,如将营养元素从其他地方带回,把有害元素携带走等。
编辑于2024-06-11 15:36:52这是一篇关于第七章沙漠生态工程(5)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沙障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方向需与主害风方向垂直、间距取决于地面坡度、沙障高度和风力强弱、高度考虑沙粒在近地面的活动情况、密度采用25% ~ 50%的透风孔隙、理深一般在20cm左右。还介绍了沙生植物的特性和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沙生植物是一类生活在以沙粒为基质的沙区的植物,具有耐沙埋、抗沙蚀、耐盐、喜透气等生态特性,它们的存在有助于防止沙漠化、改善沙漠环境。沙生植物的形态多样,如叶片退化、枝条硬化成刺状等,以适应沙漠地区的气候环境。
这是一篇关于第七章沙漠生态工程(3)的思维导图,沙尘暴即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详细阐述了沙尘暴的成因,包括风力、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在强度等级方面,沙尘暴被分为弱沙尘暴、中等强度沙尘暴和强沙尘暴三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其特定的风速和能见度范围。还探讨了沙尘暴的主要危害和作用,如将营养元素从其他地方带回,把有害元素携带走等。
这是一篇关于第七章沙漠生态工程(2)的思维导图,从地理分布区域的角度,将沙漠分为特干燥地区沙漠、干燥地区沙漠、贸易风沙漠和中纬度沙漠四大类,并分别列举了相应的著名沙漠实例,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腾格里沙漠和索诺拉沙漠等。从自然属性的角度,将沙漠分为沿海沙漠、盐碱沙漠、古代沙漠和外星沙漠。每种沙漠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例如阿塔卡马沙漠作为沿海沙漠的代表,而阿联酋的沙漠则展示了盐碱沙漠的特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第七章沙漠生态工程(5)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沙障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方向需与主害风方向垂直、间距取决于地面坡度、沙障高度和风力强弱、高度考虑沙粒在近地面的活动情况、密度采用25% ~ 50%的透风孔隙、理深一般在20cm左右。还介绍了沙生植物的特性和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沙生植物是一类生活在以沙粒为基质的沙区的植物,具有耐沙埋、抗沙蚀、耐盐、喜透气等生态特性,它们的存在有助于防止沙漠化、改善沙漠环境。沙生植物的形态多样,如叶片退化、枝条硬化成刺状等,以适应沙漠地区的气候环境。
这是一篇关于第七章沙漠生态工程(3)的思维导图,沙尘暴即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详细阐述了沙尘暴的成因,包括风力、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在强度等级方面,沙尘暴被分为弱沙尘暴、中等强度沙尘暴和强沙尘暴三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其特定的风速和能见度范围。还探讨了沙尘暴的主要危害和作用,如将营养元素从其他地方带回,把有害元素携带走等。
这是一篇关于第七章沙漠生态工程(2)的思维导图,从地理分布区域的角度,将沙漠分为特干燥地区沙漠、干燥地区沙漠、贸易风沙漠和中纬度沙漠四大类,并分别列举了相应的著名沙漠实例,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腾格里沙漠和索诺拉沙漠等。从自然属性的角度,将沙漠分为沿海沙漠、盐碱沙漠、古代沙漠和外星沙漠。每种沙漠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例如阿塔卡马沙漠作为沿海沙漠的代表,而阿联酋的沙漠则展示了盐碱沙漠的特点。
第七章沙漠生态工程
第三节我国沙尘暴治理的关键地区及措施
一、沙尘暴
1、定义(重点)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2、成因
(1)条件
A.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
有利的沙、尘源分布
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
B.沙尘暴产生的动力、物质基础及不稳定的热力条件
沙尘暴产生的动力---强风
沙尘暴的物质基础---沙、尘源
不稳定的热力条件---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C.沙尘暴形成的条件
特殊的天气 :气候背景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
地面上的沙尘物质 : 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大风 :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狭管作用,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前提条件
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植物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
分散地面。t- 定的风动量 ; 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 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2)物理机制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 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3、强度等级
弱沙尘暴: 4级≤风速≤6级,500米≤能见度≤1000米;
中等强度沙尘暴: 6级≤风速S8级,200米≤能见度≤500米;
强沙尘暴: 风速2 9级,50米≤能见度≤200米;
特强沙尘暴 (或黑风暴,俗称“黑风") : 当其达到最大强度(瞬时最大风速≥25米/秒,能见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时
4、主要外观
(1)风沙墙耸立 (2)漫天昏黑 (3)翻滚冲腾 (4)流光溢彩
5、主要分类
(1)按能见度分
●浮尘 : 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
●扬沙 : 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 km至10km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 : 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 : 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浑浊不堪,水平能见度小于500m的天气现象。
(2)按过程分
浮尘天气过程
扬沙天气过程
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中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扬沙天气;
沙尘暴天气气过程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中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 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6、主要危害(重点)
(1)原理
A.沙埋
a.狭管、迎风和隆起等地形下,因为风速大,风沙危害主要是风蚀,而在背风凹洼等风速较小的地形下,风沙危害主要便是沙埋了。
b.人的生命的损失。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B.风力破坏
破坏建筑物、吹倒或拔起树木电杆、撕毁农民塑料温室大棚和农田地膜
C.刮蚀地皮
风蚀大风作用于干旱地区疏松的土壤时会将表土壤刮去一层,叫做风蚀。大风不仅刮走壤中细小的黏土和有机质,而且还把带来的沙子积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大为降低
(2)方式
A.强风 :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畜伤亡;
B.沙埋 :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C.土壤风蚀 :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 ~ 10cm。
D.大气污染 : 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
(3)后果
A.生态环境恶化
B.生产生活受影响
C.生命财产损失
D.影响交通安全
E.危害人体健康
二、我国沙尘暴现状及治理
1, 主要作用
沙尘暴的危害虽然甚多,但整个沙尘暴的过程却也是自然生态系所不能或缺的部份。 (将某些区域缺少的营养元素从其他地方带回,把有害元素携带走)
2、我国状况
(1)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
A.沙漠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和甘肃
B.主要以流动、半流动沙漠类型为主
C.沙漠、沙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
3、防治措施(重点)
(1)预防治理沙尘暴的主要目标地区
新疆、内蒙古的流动沙漠地区 我国强沙尘暴多发地区: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
(2)预防
A.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B.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C.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D.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
E.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 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
(3)应急要点
●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
●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 ;
●平时要做好防风防沙的各项准备。
(4)防沙治沙所遵循的原则
A.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坚持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C.保护和恢复植被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相结合;
D.遵循生态规律,依靠科技进步;
E.改善生态环境与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相结合;
F.国家支持与地方自力更生相结合;
G.政府组织与社会各界参与相结合;
H.鼓励单位、个人承包防治,保障防沙治沙者的合法权益。
(5)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4、检测系统
我国深受沙尘暴之害,全世界最大的沙尘暴监测站。此监测站位于中国西部省份宁夏,占地2km2。 全国各地有3000多个气象站被用来协助监测沙尘,且通过卫星和雷达系统来搜集数据资料。
5、特殊沙尘暴
(1)成 分
颗粒:粉尘、雾、降尘、飘尘、痰及排泄物干燥后的可漂浮微粒、细菌、病毒、真菌、化石燃料颗粒、螨虫肢体残骸等;
气体: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一氧化碳、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甲烷、乙烷、含氟气体及含氯气体以及各种有机污染物等。
(2)存在环境
公共活动区域,如公园、公路,以及室内如办公室、娱乐健身场所、家中等。
(3)危 害
腐蚀性化学物质可腐蚀人体组织细胞,破坏人体正常的防御体系,从而为病毒、细菌、真菌等的入侵创造有利条件。
(4)解决方法
A. 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干燥,减少室内生存的尘螨、真菌、细菌等的数量;
B. 室内装修尽量选用天然材料,不宜过多使用含有机化学物的材料;
C. 从尘土较重或人群集中场所归来尽快洗鼻,清除鼻腔中各类颗粒和溶于鼻粘液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以及各种细菌、病毒等;
D. 定时洗鼻,如晨起时及晚睡前,保持鼻腔正常的生理环境。
三、新疆流动沙漠治理的关键地区和措施(自学检查)
知识点扩充
(1)塔里木河存在的问题
A.不合理的开发
B.粗放利用水资源
导致
塔里木河下游断流;
流域内胡杨林大面积死亡;
下游大西海子水库逐渐干枯;
周围沙漠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2)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
A.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投入巨资
B.多次从新疆第一大湖泊一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流域进行调水,改善了塔里木河下游环境
C.对塔里木河的治理,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通过加强管理取得节水效益和生态效益
(3)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的关键
A.减少水资源拦截,保证塔里木河不断流
B.减少流往沙漠腹地的河流拦截
C.连续调水,保障河流生态用水
D.重视车尔臣河的治理
E.向沙漠腹地引水,减少流动沙漠
四、内蒙古流动沙漠治理的关键地区和措施(自学检查)
知识点扩充
A. 毛乌素沙地简介
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西北部降水量为250mm-300mm,东部年降水量400mm-440mm
B. 调水改变沙地面貌
C. 引水拉沙,植树造林理流动沙漠
D. 退耕(牧)还林还草是解决流动沙地的关键
F. 科尔沁沙地的治理
G. 流动沙漠主要治理措施
流动沙漠主要治理措施应该是以草治沙,既通过退耕(牧)还草,自然恢复草原;同时利用飞播造草,可以加快这些半干旱地区的沙化草地的恢复
E. 浑善达克沙地的治理
,我国状况
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
扬沙
扬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