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4一建经济第2章
本导图的主要目的旨在学习一建经济的同时,将已学到的知识点分享与大家进行参考。希望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共同进步。
编辑于2024-06-13 15:06:14第2章经济效果评价
2.1经济效果评价内容
2.1.1经济效果评价的分类和内容
1.经济效果评价的分类
财务评价
方案本身
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下,从拟建项目的角度出发,计算项目围内的财务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评价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
经济分析
宏观方面,不考
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下,从国家经济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计算拟建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率、效果和对社会的影响,评价项目在宏观经济上的合理性。
2.财务评价的内容
评价内容 分析重点 分析指标 盈利能力 现金流分析 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财务收入(流入),成本费用(流出)。 偿债能力 是否有足够现金流量还本付息 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和资产负债率等 财务生存能力(财务可持续) 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 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资金
2.1.2经济效果评价方法分类
分类标准 具体类别 结果肯定程度 确定性评价、不确定性评价(同一方案必须同时进行) 性质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是否考虑时间(定量) 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是否考虑融资 融资前分析、融资后分析 评价时间 事前、事中、事后
『提示1』具体方案的分析步骤:
1.融资前分析;
2.初步确定融资方案;
3.融资后分析。
融资前分析 (只考虑盈利能力) 编制方案的投资现金流量表,计算技术方案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不考虑融资方案变化影响,分析投资总体获利能力;初步投资决策和融资方案的依据和基础。 融资后分析 以融资前分析和初步的融资方案为基础,考察技术方案在拟定融资条件下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判断技术方案在融资条件下的可行性。
(1)盈利能力的动态分析包括下列两个层次:
技术方案资本金现金流量分析。
投资各方现金流量分析。
(2)静态分析主要计算资本金净利润率和总投资收益率。
2.1.3经济效果评价采用的计算期和价格体系
1.经济效果评价采用的计算期
计算期=建设期+运营期(投产期+达产期)
建设期
从资金正式投入开始到技术方案建成投产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运营期
投产期
技术方案投入生产,但生产能力尚未完全达到设计能力时的过渡阶段。
达产期
生产运营达到设计预期水平后的时间。
『提示2』建设期可按合理工期或预计的建设进度计划确定,运营期一般应以方案主要设备的经济寿命期确定。
『提示3』计算期不宜定得太长;计算期较长的技术方案多以年为时间单位。折现评价指标受时间影响,对需要比较的技术方案应取相同的计算期。
2.经济效果评价采用的价格体系
财务分析应采用以市场价格体系为基础的预测价格。
建设期 一般以涨价预备费(价差预备费)的形式综合计算 运营期 一般仅预测经营期初价格。运营期各年采用同一的不变价格。
『提示4』在对未来市场价格信息有充分可靠判断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相对变动的价格,甚至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同时,财务分析采用的财务基准收益率也应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2.2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2.2.1方案的比选
阶段 目的 性质 第一阶段 满足选定的评价指标即可,淘汰不符合标准的方案。 绝对经济效果检验。 第二阶段 确定能满足要求的最优方案组合或方案组合的优选序列。 相对经济效果检验。
分类
价值型(值)
时间型(期)
比率型(率)
『提示5』财务净现值、费用现值、净年值和费用年值是价值型指标,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是时间型指标,其余的是比率型指标。
『提示6』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属于偿债能力评价指标,其他指标均为盈利能力评价指标。除此之外,财务可持续能力评价常用到净现金流量和累计净现金流量指标。
2.2.2投资回收期分析
1.概念
方案的净收益回收其投资所需要的时间,这里方案的投资是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提示7』分为动态投资回收期和静态投资回收期,通常只进行技术方案静态投资回收期计算分析。
2.计算
静态投资回收期宜从方案建设开始年算起,若从投产开始年算起,应予以特别注明。
前面有多少年,在加上后面占比多少年
3.评价准则
若投资回收期(Pt)≤基准投资回收期(Pc),则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
4.优缺点
优点
计算简单,容易理解;反映方案原始投资的补偿速度和方案投资风险大小;适合于更新迅速、资金短缺或未来情况难于预测但投资者又特别关心资金补偿等情况。
缺点
没能反映资金回收之后的情况,无法准确衡量方案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效果,只能作为辅助指标。
2.2.3财务净现值分析
1.概念
反映技术方案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
方法:按设定的折现率(一般采用财务基准收益率ic)计算的方案计算期间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都折现到方案开始实施时(即计算期期初)的现值之和,绝对指标。
2.计算
1)折现率的设定
设定角度 要求 方案投资决策 应反映投资者对资金时间价值的估计,作为方案决策的判据; 投资计划整体优化 应有助于选择投资方向,做出使全部投资净收益最大化的投资决策。
2)财务基准收益率的确定
也称基准折现率,是企业或行业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方案的收益水平。
体现了投资决策者对方案资金时间价值的判断和对方案风险程度的估计,是投资资金应当获得的最低盈利率水平,它是评价和判断方案在财务上是否可行和方案比选的主要依据。
方案 设定思路 产出物由政府定价的方案 根据政府政策导向确定 产出物由市场定价的方案 根据资金成本和收益由投资者自行测定
『提示8』一般投资者自行测定的基准收益率应不低于单位资金成本和单位投资的机会成本,同时应考虑投资风险和通货膨胀率。在中国境外投资方案的财务基准收益率的测定,应首先考虑国家风险因素。
3)计算公式
3.评价准则
FNPV>0,超额收益大于0,可行;
FNPV=0,刚好满足要求,可行;
FNPV<0,不可行。
4.优缺点
优点
考虑时间价值,整个计算期内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的状况;明确直观,以货币额表示技术方案的盈利水平。
缺点
基准收益率(折现率)取值困难;不能直接反映单位投资的收益水平;不能反映投资回收的速度。
2.2.4财务内部收益率分析
1.概念
使方案在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经济含义是方案占用的尚未回收资金的获利能力,也可以看作是方案所能承受的最高贷款利率。
2.计算
就是算i的横坐标
『提示9』i1与i2之间的差值一般不应超过2%。
3.评价准则
若FIRR≥基准收益率(ic),则技术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
4.优缺点
优点
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及整个计算期的现金流量;不受外部参数影响;由方案内部决定。
缺点
计算麻烦;非常规方案会出现不存在或多个内部收益率的情况。
2.3多方案比选
2.3.1方案之间的关系
独立关系
各个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不具有相关性,个别方案是否可行,和别的方案没有关系。
互斥关系
各个方案之间存在着互不相容、互相排斥的关系。优中选优,只能选其一。
相关关系
指各个方案之间,某一方案的采用与否对其他方案的现金流量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其他方案的采用或拒绝。又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2.3.2方案比选方法的类型
局部与整体比较
整体比选
一般是整体
按各备选方案所含的因素(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全面对比;
局部比选
仅就所备选方案的不同因素或部分重要因素进行局部对比。
定性与定量比较
定性方法
主要依靠经验及主观判断和分析能力,分析各种因素对方案的影响程度,或是分析方案对项目目标的满足程度。
定量方法
核心是提出方案优化的数学模型,在定量的基础上评价方案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3.3方案比选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
1.独立方案比选方案
方案的经济效果是否达到或超过了预定的评价标准,是一种绝对经济效果的检验。
财务基准收益率
2.互斥方案比选方法
在若干(可行)备选方案中找到经济性最优的方案。
『提示11』一类是评价指标直接对比法,另一类是增量指标对比法。
1)评价指标直接对比法
『提示12』评价指标直接对比的方法要求所选用的指标是价值型(财务净现值、净年值、费用现值、年折算费用)
(1)计算期相同的互斥方案的比选
首先分别计算各个方案的财务净现值,剔除FNPV的方案,即进行方案的绝对效果检验;然后对所有FNPV>0的方案比较其财务净现值,选择财务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佳方案。
『提示13』对效益相同或效益基本相同但难以具体估算的方案进行比选时,可采用费用现值指标和费用年值指标。
(2)计算期不相同的互斥方案的比选
转换为计算期相同的方案比较,通常的处理方法包括年值法、最小公倍数法和研究期法(最小计算期法)等
了解就行,知道有几个方案
2.增量指标分析法
常用的增量指标有增量财务净现值、增量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增量静态投资回收期等。
(1)基本步骤
①将方案按照投资额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②确定基础方案,即满足指标评判准则要求的投资额较小的方案(临时最优方案);
③计算相邻两个方案的增量现金流量的评价指标,若满足评判准则的要求,则投资较大的方案优于投资较小的方案;反之亦然;
④重复计算步骤,直至所有方案都计算完毕;
⑤确定最优方案。
3.相关方案比选方法
根据方案之间的关系,把方案组合成互斥方案,然后继续分析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