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4一建经济第6章
本导图的主要目的旨在学习一建经济的同时,将已学到的知识点分享与大家进行参考。希望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共同进步。
编辑于2024-06-13 15:10:42第2篇工程财务第6章财务会计基础
6.1会计要素的组成及计量
6.1.1会计要素的组成
1.资产
设备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提示1』符合上述资产定义的资源,还需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会计才能确认为资产: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流动资产
可以在一年内(含)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耗用的资产,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
是指变现期间或使用寿命超过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资产。包括债权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过去形成的现在的一种义务
『提示2』符合上述负债定义的义务,还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会计才能确认为负债: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流动负债
指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交税费、……、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
非流动负债
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
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收益、……其他非流动负债。
3.所有着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资产减去负债
『提示3』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专项储备;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4.动态会计要素
收入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注意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也称为静态会计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某一时期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动态会计要素。
静态不累加: 动态可累加
6.1.2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实际成本)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重置成本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金额计量。
可变现净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
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6.2财务会计工作基本内容
6.2.1财务会计的内涵
企业财务会计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通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综合、连续、系统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和企业管理提供信息。
1.会计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和监督形成的会计信息是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决策和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2.会计关键环节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的标准是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包括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会计计量
指对确认为会计要素的交易或事项按照计量属性确定其金额的过程;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记录
指对经确认和计量的交易或事项及其金额,……记入有关账簿的过程。
报告
是指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会计信息的过程
『提示4』
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是简单的会计工作先后顺序,其中,会计确认和计量是会计核算有关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会计监督的手段。
在审核经济活动原始凭证和填制记账凭证时应进行初次确认和初始计量,在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和输出会计报表过程中应进行再次确认和后续计量。
3.会计信息具有综合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4.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向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信息。
6.2.2财务会计工作内容
会计核算工作
与钱有关
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事项:
①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②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③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④资本、基金的增减;
⑤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⑥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⑦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监督工作
通过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工作落实。
6.2.3会计档案管理
归档范围
过去的钱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其他会计资料。
『提示5』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应当执行文书档案管理规定,不属于会计档案管理范畴。
保管期限
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6.3会计假设与会计基础
6.3.1会计假设
会计主体与企业法人主体
会计主体
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和立场。
持续经营
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
将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及分期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的前提。规定了会计对象时间界限。
货币计量
规定了会计的计量手段,指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通过货币反映。我国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结论』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和立场,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6.3.2会计基础
收付实现制
钱到账就做账
指会计主体对各项收入、支出和费用的认定是以款项(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实际收付时间作为标准,也称实收实付制。现金流量表。
权责发生制
对方收货就做账
指会计主体对各项收入、支出和费用的认定以其应当归属的时间作为标准,也称应收应付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提示6』“应当归属时期”以取得收入的权利和承担支出及费用的责任为标准,而不是以款项实际收付时间为标准。
6.4会计核算过程及会计等式
6.4.1会计核算原则
重要性原则
会计信息应反映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谨慎性原则
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法律形式→经济实质(融资租赁的设备)
可比性
相同的会计政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相同交易或事项。
相关性原则
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满足评价、预测的需要。
明晰性原则
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和使用
及时性原则
及时进行确认、计量、报告。
客观性原则
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6.4.2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
6.4.3会计等式及应用
『答案解析』5000+1000-500=5500万。
6.5会计监督
6.5.1内部会计控制
1.主要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2)会计入员岗位责任制度。
(3)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4)内部牵制制度。
(5)稽核制度。
(6)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7)定额管理制度。
(8)计量验收制度。
(9)财产清查制度。
(10)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11)成本核算制度。
(12)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2.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内部控制核心
授权批准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
预算控制
财产保全控制
风险控制
内部报告控制
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6.5.2会计监督
企业内部监督
指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
政府监督
是财税等国家部门对各单位(及相关人员)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社会监督
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接受委托依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