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建筑
在“结构体系”分支下,强调了建筑的“位置”、“布置方向”、“受力”等关键因素,以及“材料”、“施工方法”和“设计要求”等具体细节。在“围护体系”中,进一步细分为“屋顶”、“外墙”、“门”和“窗”等部分,并考虑到“排水系统”的设计。“设备体系”分支则涵盖了建筑的“供电系统”、“供热通风系统”和“智能系统(包括防盗报警、自动灭火等)”。这些系统对于现代建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建筑隔热与通风
建筑工程计量计价
第三章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地產行業分析圖
项目重要节点
生态学形成和发展
【068】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2018第二章 _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家装流程图
家庭装修预算表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
建筑
结构体系
墙
位置
内墙
外墙
布置方向
纵墙
横墙
受力
非承重墙
承重墙
材料
实体墙
空体墙
复合墙
施工方法
叠砌墙
黏土砖的标准规格240mmx115mmx53mm 空心砖的标准规格190mmx190mmx90mm或240mmx115mmx180mm
砌筑原则:内外搭接、上下错缝、错缝长不小于60mm
板筑墙
装配式板材
设计要求
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满足热工性能方面的要求
满足隔声方面的要求
满足防火性能的要求
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柱
梁
屋顶
外形
平屋顶
构造
承重层(结构层)
防水层
卷材防水
黏合剂
冷底子油
沥青胶
溶剂型胶粘剂
结构层
找坡层
找平层(一般采用1:3水泥砂浆或1:8沥青砂浆)
保护层
刚性防水
涂膜防水
保温层
隔热层
隔汽层
找平层
坡屋顶
其他形式的屋顶
结构和材料
钢筋混凝土屋顶
轻钢结构屋顶
复合结构屋顶
使用要求
防水排水要求
坡度
坡度表示方法
斜率比
百分比
角度
影响坡度大小因素
防水材料
地区降水量大小
形成坡度方法
材料找坡
常用的找坡材料有水泥炉渣、石灰炉渣等,找坡材料最薄处以不小于30mm厚为宜,适宜坡度为2%
结构找坡
单坡跨度大于9m的屋面宜作结构找坡,坡度不应小于3%
排水
无组织排水
有组织排水
外排水
挑檐沟外排水
女儿墙外排水
女儿墙挑檐沟外排水
暗管外排水
内排水
组织设计
划分排水区域(1雨水口负担200㎡屋顶面积)
确定排水坡面的数目
确定天沟断面大小和天沟纵坡的坡度值(天沟净宽≥300mm,沟底水落差≤200mm)
雨水管的规格及间距(一般民用建筑常用管径为75~100mm的雨水管, 面积<25㎡的露台或阳台可选用直径50mm的雨水管。 雨水口间距为18m最大间距不宜超过24m。)
保温隔热要求
结构安全
建筑艺术
围护体系
屋面
门,窗
门
分类
开启方式
平开门
弹簧门
推拉门
折叠门
转门
上翻门
木门
钢门
铝合金门
塑钢门
彩钢门
尺寸
高度
不带亮子(门上小窗) ≥2100mm
带亮子 2400~3000mm
宽度
单扇门 700~1000mm
双扇门 1200~1800mm
次要空间(浴厕、储藏室等) 700~800mm
三、四扇门或双扇带固定扇门 ≥2100mm
窗
框料
木窗
钢窗
铝合金窗
塑钢窗
平开窗
悬窗
上悬窗
中悬窗
下悬窗
立转窗
推拉窗
固定窗
设备体系
排水系统
供电系统
供热通风系统
智能系统(防盗报警、供电系统、自动灭火)
装配体系
基础与地下室
地基
自然地基
人工地基
处理方法
换填法
预压法
强夯法
振冲法
深层搅拌法
化学加固法
筏形基础和箱型基础
桩基础
埋深确定原则
建筑特点(有地下室,地基打桩处理,基础埋深是地上建筑高度的1/15左右)
地基土的好坏(尽可能浅埋,一般不浅于500mm)
地下水位(宜将基础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不少于200mm)
冻结深度(一般基础的灰土垫层部分放在冻结深度以下不少于200mm)
相邻建筑物武建筑物基础的影响(新建基础不宜圩相邻原有建筑物基础)
类型
独立基础
砖基础
毛石基础
灰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
地下室
防潮(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
外墙设置防潮层
防水(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
防水混凝土防水
防水涂料防水
降、排辅助防水
地下室变形缝
楼梯
组成
楼梯梯段
楼梯平台
栏杆扶手
设计
教材P167
楼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