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出版概论
出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科目,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具体来说,出版活动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编辑: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复制:指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的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活动。发行: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编辑于2024-06-23 00:06:43出版专业基础科目(中级)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全面梳理了中国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出版发展历程,包括文字与文献载体的演变、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古代图书的生产与流通、近现代出版机构与出版物的兴起以及著作权与出版行业协会的形成与发展。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中国出版业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揭示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出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编辑是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
出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科目,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具体来说,出版活动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编辑: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复制:指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的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活动。发行: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出版专业基础科目(中级)第三章《出版历史知识》全面梳理了中国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出版发展历程,包括文字与文献载体的演变、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古代图书的生产与流通、近现代出版机构与出版物的兴起以及著作权与出版行业协会的形成与发展。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中国出版业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揭示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出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编辑是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
出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科目,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具体来说,出版活动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编辑: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复制:指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的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活动。发行: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第一章 出版概论
第一节 出版活动
一、“出版”的概念
1.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2.作品是出版的前提,编辑、复制是手段,向公众发行是目的
3.古代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版”“版印”等
4.黄遵宪《日本国志》是我国书刊中最早出现“出版”一词
5.《大清印刷物专律》是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这一专业用语
6.给“出版”做出明确定义是新中国成立后
7.编辑、复制、发行是出版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1.出版活动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
2.“编辑”是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优化作品的活动,是作品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3.“复制”是指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质产品的活动
4.“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某种方式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
1.作品是出版活动的前提
2.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3.并非所有作品都能成为出版的前提,如建筑作、模型作品就没有这种可能品
四、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 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引导社会舆论
(2)培育思想信念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
(3)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发展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并组织、促进其迅速传播和应用,使其尽快变成现实生产力
(2)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和技术能力
(3)科技读物提高人们的科学技术素养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创造
(3)优化文化选择
(4)促进文化交流传播
第二节 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马列、毛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
加快出版强国建设步伐,更好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二、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三)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自觉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四)坚持质量第一
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原创能力,在内容、编校、设计、印制等各个环节全面提升质量
(五)坚持改革创新
不断创新内容载体、方法手段、业态形式、体制机制,加快从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存、融合发展的现代出版业转变
(六)坚持党管出版
三、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广泛深入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六)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第三节 出版物
一、出版物的要素
第一,具有经过编辑加工优化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第二,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载体,而不论其是具有相对固定形态的,还是呈灵活多样形态的
第三,具有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
二、出版物的种类
(一)根据出版物总体特征的分类: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
(二)根据出版物内容所属学科的分类: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按学科对出版物进行分类
(三)按照出版物所载知识的层次结构分类:学术研究类、知识普及类、大众生活类
(四)按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文字类、图画类、图文类、声音类、图像类、多媒体类
三、出版物的特殊性
(一)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
(二)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
(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
第四节 出版资源
一、出版资源的概念
出版资源是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
二、出版资源的特点
(一)人才资源的特点
第一,人员构成广。不但包括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同时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特约编辑和专业审稿人员等。
第二,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出版业人才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专业学科素养,又要有相当的经营管理才能和新技术运用能力。
(二)信息资源的特点
出版业的信息资源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信息,包括文学、艺术、科学创作成果与已经出版的各种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包括出版单位和出版物的品牌信息,还包括出版市场的需求信息
出版业的信息资源不是消耗型资源,而是再生型资源
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
(一)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1.善于发现社会需求
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
3.及时更新已有成果
4.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其影响
5.开发国外资源
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
(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着力于深度开发
2.重视调查研究
3.强化创新意识
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
5.注重信息质量并提高其使用价值
(三)信息资源的维护
1.运用新技术强化信息管理
2.不断更新、优化信息资源
3.实现专业化管理
4.建立信息资源预警和应急机制
第五节 我国出版业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与构成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
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
3.富有文化创意价值
4.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5.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
(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
1. 根据出版环节来划分
(1)出版行业(狭义的出版业) (2)印刷行业(复制行业) (3)发行行业
2.根据产业链来划分
(1)图书出版行业 (2)报纸出版行业 (3)期刊出版行业 (4)音像制品出版行业 (5)电子出版物出版行业 (6)数字出版行业
3.出版业的组成单位
(1)出版单位 (2)制作单位 (3)印刷复制单位 (4)发行单位 (5)出版专业教育单位 (6)科研单位
二、我国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完善出版管理体制
2.增强出版单位发展活力
3.建立健全多层次出版产品和要素市场
4.构建现代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5.提高出版开放水平
(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提升优质内容生产能力
2.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3.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业态
4.加强版权管理,发展版权产业
5.发展出版复制业
6.发展出版流通业
7.服务全民阅读战略
三、我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的出版业
第六节 国外出版概况
第七节 出版学概述
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
1.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为出版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2.出版学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其学科性质属于应用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
1.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2.出版活动本身的规律
三、出版学的研究内容
(一)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出版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关系
(二)出版物
1.出版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其相互关系
(三)出版业
1.出版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
2.出版业的体制机制
3.出版业的结构和发展方式
(四)出版物市场
(五)出版专业人才培养
(六)出版管理体制及出版法制建设
(七)出版企业经营管理
(八)中外出版历史
四、出版学的相关学科
相关学科主要有:编辑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
出版学与传播学和新闻学最近,与文化学和社会学密切相关
五、中外出版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概况
(一)中国的出版研究和学科建设
最早提出“出版学”学科设想的是中国人杨家骆
1983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广西召开研讨会,第一次把有关出版活动的理论研究真正作为出版学学科建设展现在学术舞台上
(二)外国的出版研究与学科建设
六、开展出版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指导出版实践
第二,提升出版人员的专业素养
第三,培养热爱出版工作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