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学活动构成
源书本:马工程文学理论;文学考研资料,中国语言文学期末考试。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徐涛版考研政治,背诵笔记。 本人二战考生,希望可以帮助首战考研的学子,在一轮政治学习中了解所学部分有何重点,减轻后续背诵负担,缓解焦虑和压力。 备注:马哲部分一般没有很大更改,因而将所做思维导图分享出来,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后续陆续更新。如有问题,请您指正!
参考资料:马工程文学理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课程。概括了文学作品的意蕴、文学作品的体裁,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适用于期末考试复习、考研考试复习等。
参考资料:马工程文学理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课程。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适用于期末考试复习、考研考试复习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文学活动构成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过程
创作动因
作家生活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内驱力
创作动机:作家从事具体文学创作的目的
构成
个体性因素:作家个人生活经历或心理体验需求
社会性因素:作家代表社会言说
对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
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深广度】
影响创作技巧的选择【给谁看】【白居易讽喻诗通俗易懂】
影响文学作品的风格【如先锋作家追求独创性→风格新奇】
创作冲动: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与创作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主要特征
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感体验
复杂的升华了的情绪-日常情感转换为再度体验的情感
总是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这种内在性让文学创作成为作家自我体验的过程
艺术构思
概念
作家在创作动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的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过程
形成作品整体构架
设计具体艺术形象
安排情节演变
紧密相连难以分解,并不一定有先后次序
主要方式:艺术概括
艺术概括:创作主体对选定的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艺术综合【鲁迅的人物“脸在北京,嘴在浙江,衣在山西”】
艺术简化【以少总多】
艺术变形【卡夫卡《变形记》】
语言呈现
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是文学创作的最后阶段
王国维“隔”与“不隔”
隔:文字表现力不够,技巧运用不恰当,读者捕捉不到文学意蕴
不隔:
第一层含义:文字运用恰到好处
第二层含义:直书其事,技巧运用恰当以至看不出技巧
文学创作中的语言运用要做到:恰如其分,富有表现力,追求独创性
文学创作心理机制
艺术直觉
创作主体在瞬间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科学直觉
不依靠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而直接把握认知对象的内在性质和本质规律。具有直接性、无意识性、创造性。
两者区别
科把握事物内在性质或规律,艺把握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
科排斥个人偏见,艺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性【例:大江-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深沉感;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尽愁思】
科少带有情感色彩,艺有着强烈情感性
艺术直觉与创作灵感
艺术直觉是一种思维能力,创作灵感是一种情绪与想象力瞬间勃发的状态【绿P21】
都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艺术情感
一种审美愉悦,是情感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的体验,是作家艺术家跨越实际生活、现实条件束缚而产生的并升华了的、具有精神意蕴的情感
艺术情感与日常情感
联系:艺术情感是日常情感的升华
区别:艺术情感超越日常情感,是一种“智慧的情绪”
作用
艺术情感的表达需求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宣泄
情感的再度体验是文学创作的核心-通过再度体验,日常情感变为具有普遍性的艺术情感
艺术情感是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艺术形象形成有三种因素,感性形式、情感、理性因素
艺术情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情感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统摄作用
艺术想象
文艺互动主体调动过于积累的记忆表象,通过艺术加工而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特点
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同时任何想象都以现实为基础
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想象的发生源于情感驱动,内涵受情感影响,目的是为了情感的表达
分类
再现性想象:对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回忆的过程。eg.鲁迅对少年闰土的描写是对过去记忆的复现→泰戈尔的消极想象
相似性想象:由一物触发另一物的心理过程。类比性想象。eg.柳宗元“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江流与九回肠,江流成为忧愁的象征。
创造性想象:对再现性想象加工熔铸而产生新的艺术形象的过程。eg.孙悟空。→泰戈尔的积极想象
艺术理解
创作主体融合了形象和情感的理性思维活动
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艺术理解与创作动机:艺术理解贯穿整个创作过程。eg.白居易的《卖炭翁》
艺术理解与选材:艺术理解是判断生活材料有用性的主要手段。eg.鲁迅《孔乙己》
艺术理解与构思:把材料组织成由于艺术世界的过程。
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生活体验对文学创作的意义——唯一源泉
如何理解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创作自由
社会责任感
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关键在于作家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人格修养,使社会责任成为内心失明,而不再是外在强制。使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一致。实现两者统一。
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批评
绿皮P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