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马工程文学理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课程。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适用于期末考试复习、考研考试复习等。
编辑于2024-06-27 16:48:28参考资料:徐涛版考研政治,背诵笔记。 本人二战考生,希望可以帮助首战考研的学子,在一轮政治学习中了解所学部分有何重点,减轻后续背诵负担,缓解焦虑和压力。 备注:马哲部分一般没有很大更改,因而将所做思维导图分享出来,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后续陆续更新。如有问题,请您指正!
参考资料:马工程文学理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课程。概括了文学作品的意蕴、文学作品的体裁,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适用于期末考试复习、考研考试复习等。
参考资料:马工程文学理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课程。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适用于期末考试复习、考研考试复习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参考资料:徐涛版考研政治,背诵笔记。 本人二战考生,希望可以帮助首战考研的学子,在一轮政治学习中了解所学部分有何重点,减轻后续背诵负担,缓解焦虑和压力。 备注:马哲部分一般没有很大更改,因而将所做思维导图分享出来,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后续陆续更新。如有问题,请您指正!
参考资料:马工程文学理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课程。概括了文学作品的意蕴、文学作品的体裁,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适用于期末考试复习、考研考试复习等。
参考资料:马工程文学理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课程。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适用于期末考试复习、考研考试复习等。
文学作品·一
文学作品语言
概念
文学语言:作家对日常语言进行提炼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日常语言:指日常日语中使用的未经加工的语言,是人类语言的朴素形态。
区分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
①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服从于交际,是交际的工具,重在指陈实物,传递信息;
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造虚拟艺术世界,是高度诗意性的,它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和技巧,对日常语言扭曲变形,以达到艺术效果。
②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
文学语言服务于艺术世界的虚拟性,因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构,不可以用生活事实和物理事实刻板要求。
例:李白“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成雪-不可能一日白头-人生短暂岁月易逝的真实心理体验,是对心理时间的真实表达。
③语言意义生成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表达要准确、鲜明、畅通。日常生活中,若要表达某种意思,必须明白无误,若要旁敲侧击,也必须以他人可以领会为度;
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往往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读者要从艺术形象中去领悟其语言意义。
④语言结构的感觉特征
日常语言中内容和意义是最重要的东西,不用刻意追求语音特征;
文学语言中,语言发音是最重要的,语言带来的快感大部分在于发音;
例:《离骚》“兮”,无实意,用来配合音节、协调节奏,具有独立价值和地位。
总结 - 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一方面文学语言要遵循日常语言基本法则,否则无法传递现实意义或审美意义;另一方面,文学语言又使日常语言发生变化,服从自己的法则,在日常语言的基础上超越了日常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转化和再生。
特征
自指性——文学语言在表意的同时又通过呈现语言自身的手法、结构和特征以引起读者注意的特殊性质。【诗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押韵平仄对仗用典隐喻,都会加强文学语言的自指倾向;例: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声调婉转,音韵谐美。】
新异性——文学所追求的与表意相统一的不同于日常语言的新颖性以及有别于其他文学作品语言的特异性。【杜甫《登岳阳楼》,精心锤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新奇的联想与夸张的笔法,写洞庭湖给人的巨大震撼,“坼”“浮”笔力千钧,极富动感。】
生动性——文学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创造具有生命形式的作品;【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
韵律性——艺术的使用语言使之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的特性。
文学作品形象
概念
文学同归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文学形象构成文学作品的第二层次
类型
一般文学形象;理想艺术形象
特征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依靠作家的想象,寄托了作家的情思;同时创作必须有一定的现实根据;
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假定和虚拟是文学形象生成的主要途径,文学形象的虚构要合情合理,合理指合乎客观规定性,符合现实关系,同时也要合乎理想;合情指反映人们真切感受、真挚情感、真诚意向。【例:《桃花源记》不仅真实表达了人民的心愿,而且侧面表现了人们对动乱社会的不满,包含着真实性的因素】塑造形象时要求情和理的统一,当情理发生矛盾时,要牵理就情。【例:《窦娥冤》窦娥死前的三桩誓愿,六月飞雪,血溅白绫,楚州大旱三年。】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统一:一方面文学形象必须具备一些确定的因素,便于读者理解;另一方面,文学形象也需要具备不确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从不确定中去想象丰富的艺术世界;【林黛玉】
个别与一般相统一:作为艺术概括的文学形象,始终离不开个别,而且要强化突出个别性,从而更显著充分地表达出一般。【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概括了旧中国千千万万个劳动妇女的悲哀命运。】
表现
单个形象与整体形象:单个形象是指文学艺术世界中相对独立的文学形象;整体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若干个单个形象共同组成的文学形象整体;【《红楼梦》林黛玉是单个形象,又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构成的艺术世界则是整体形象。】
实像与虚像:文学作品中有的形象是具体可感的,是实像;有的则通过实像联想出来,是虚像;【鲁迅《药》华家父子是细致刻画的,使读者对其有直接清晰的认识,是实像;但对夏瑜则通过他人对他的谈论刻画,在读者心中形成一个若隐若现的形象,是虚像。】
情景和氛围
情境一般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其总和,有时作品的某一局部场面也可称为情境;【莎士比亚《麦克白》的总情境是英格兰,麦克白遇到女巫的具体情境是在苏格兰一片石兰丛生的荒野。】在戏剧中,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有喜剧情境和悲剧情境之分;
氛围是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往往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人物心情以及作家创作情绪的外化,是一种不能看见但能感觉到的因素。氛围正是由各种情境要素形成的一种整体特质。【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种景物连缀形成游子早行图,构成寒冷急迫辛苦的氛围,正是游子心情和诗人怜悯之情的写照。】
意义
独立审美价值;作品结构中介。
文学形象的理想状态
指文学史上产生的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文学形象的基本形态。
文学象征
概念: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特征
暗示性:文学象征所具有的非直接的表义特征,是读者通过作者提供的语词构造而猜想出的隐藏深意。eg.艾略特《荒原》中的荒原,卡夫卡《变形记》的大甲虫,启示人们透过现象领悟更深远的意义;戴望舒《雨巷》的寻觅者,暗示对人生理想的苦苦追求。
哲理性:文学象征的目标是表达哲理;eg.《精卫填海》象征以小持大、奋斗不息的啫喱;《变形记》商品推销员变成大甲虫,表达人性异化的哲理性思考。
荒诞性:一指形象的荒诞性,埃及狮身人面像、华沙美人鱼铜塑,人与兽的嫁接,现实中不存在;二指生活情侣上的荒诞性,尤奈斯库《秃头歌女》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夫妻互不相识,象征人心的隔膜。
多义性:为了追求多义,作家故意隐去本意和思路,使得文学形象成为“多解方程”。eg.李商隐《锦瑟》就是典型的千古诗谜。
绿P27
文学意境
概念: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以及生发出的审美想象空间。
特征
情景交融
景中含情: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表达。“一切景语皆情语”。eg.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表面句句写情,实则句句抒情。
情中见景:多直抒胸臆,有时不写景,但景象历历在目。eg.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在诗人悲怆中,读者仿佛可以看到昔日燕昭王招贤纳士的画面,体会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
情景并茂:抒情写景浑然一体。eg.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欢畅明快,一气流贯,情态毕现,自然天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虚实相生
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物镜”。 || 虚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称“情境”“神境”“灵境”。一指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扩大和延伸,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二指伴随这种具象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等虚境的体味和感悟,即“不尽之意”。
举例:叶绍翁《游园不值》-具体描写园外之景,是实境;一枝红杏引发对园内满园春色的推测联想,是第一层审美空间;由出墙红杏、园门紧闭,领悟美好事物是封锁不住的道理,是第二层审美空间;这两层都是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意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这就是虚实相生的意境。
韵味无穷:韵味是指意境所蕴含的咀嚼不尽的艺术之美,包含这情理意趣韵味等多种因素,因而有情韵、韵致、兴味等别名。
文学典型
含义: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指作家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美学特征
具有突出的个性特征:一方面文学典型必须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整个生命的主要特征(阿Q精神胜利法,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局部特征来反映和构成主要特征(黛玉葬花-多愁善感);
具有生命的斑斓色彩:eg.林黛玉有三个层面的丰富性格特征,一为聪慧过人缠绵悱恻向往美好爱情的女儿之心,二为诗意充盈敏感多思向往自由的诗人之心,三为饱读诗书超凡脱俗孤独自傲的士子之心。
蕴含灵魂的深度:主要表现为人物性格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不合理秩序的愿望,eg.林黛玉在追求爱情中蕴含反叛性内容;
蕴含深刻的历史真实:真实性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核心命题,如阿Q的悲剧命运既是对当时现实关系的真实写照,也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真实。文学典型体现的历史真实还包括作家真诚的人格和心灵,阿Q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背后站着一个爱恨交织的作家鲁迅。
文学活动构成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