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一篇关于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维导图,汇总了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详细知识点,有需要的赶紧收藏下来吧,复习、预习使用,提高学习效率!
关于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思维导图,汇总了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三大改造、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等详细知识点,有需要的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两个凡是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内容
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2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
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拨乱反正。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
1978年
目的
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表现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试点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影响
激发农民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的一条新道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1984年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大大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
特点: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9课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的建立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经济特区
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在广东福建兴办经济特区的原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地处沿海交通便利;使著名侨乡利于吸引外资。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开放内地。
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确立过程
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初步确立:1987年中共十三大
充实发展:1992年南方谈话
发展才是硬道理。
最终确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
历史地位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中共十九大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提出:2012;***
奋斗目标:两个100年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基本内涵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
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治国方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新征程
为实现第2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坚持统一战线,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独立自主, 坚持胸怀天下,坚持改革斗争,坚持自我革命。
四次调整
土地改革
1950~1952.
私有制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3~1956.
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1978.
公有制(一大二公)
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至今
激发农民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启示
经济政策调整必须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客观规律。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