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通过指出孩子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并非他们重新构建思维以帮助他们更巧妙的思考。
专业音乐家和运动员在上场前都会感到焦虑,但是他们会将其解释为一种“活力感”,而业余爱好者则将其解释为一种负面的感受。对于前者,焦虑引发了心流;而对于后者,焦虑成为一种威胁。不是控制感的高低,而是这种对控制感的定义提高了动机水平,平息了焦虑感受,比起客观事实来,主观感受(好棒,今天来了1500个观众)对大脑机器反馈模式产生的影响更深远。
这玩意挺烦人,但它并不可怕;这是个挫折,但它不是灾难
假设你的孩子答应9点钟给你发信息,但是他9:15还没发,你会胡思乱想他会出现什么意外吗?这样并没有用,她可能是忘记了这件事,因此看来,选择认为他忘记这件事是一个不那么离谱的选项。这并不意味着事情的真实情况能发生什么改变,但是在等待的过程中,哪种观点能让你安心下来?
在任何特定情况系啊,你都可以选择最有帮助的观点。当你问自己最有可能会发生什么的时候,你的答案通常并不是什么不可挽回的灾难。的确有时候会发生非常糟糕的事情,但是在你的生活中每天都假设会发生灾难是没有意义的。
当面对不正常驾驶的司机时,你可以选择将他看成一个混蛋,也可以选择将他看成一个匆忙的赶路人。我们可以选择将错误视为我们自身有所欠缺的证据,也可以把它当做我们生活过程中必要的,甚至在无意中还起到好作用的一部分。
重构包括仔细审视我们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将其重新定向。
当你感到压力时,一定要进一步思考一下那些下意识产生的想法,你真的能采信这些想法吗?
遇到困难时问问自己:这是小问题还是大问题?在CBT中,孩子被教导:①要区分开灾难(比如饥荒)和那些暂时令人沮丧或尴尬的事情②区分开“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会有生命危险”和“我会感到失望但我不太可能会死掉”。如果这只是一个小问题,那第一道防线就是利用自我舒缓机制,如前往冷静点、深呼吸或者采用备选计划思维让自己平静下来。对于大多数问题而言,这些工具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