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12心理学考研-心理物理法
心理学312考研思维导图,详细内容请结合考研清单及参考书目,心理物理法是通过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揭示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有需要的赶紧收藏下来吧!
编辑于2024-07-06 00:34:17312心理学考研 ,仅提供框架,详细知识建议结合考点清单及参考书目,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初阶段,也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心理学312考研思维导图,详细内容请结合考研清单及参考书目,心理物理法是通过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揭示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有需要的赶紧收藏下来吧!
心理学312考研思维导图,主要为大纲梳理,详细内容建议结合考点知识清单以及参考书目背诵。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312心理学考研 ,仅提供框架,详细知识建议结合考点清单及参考书目,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初阶段,也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心理学312考研思维导图,详细内容请结合考研清单及参考书目,心理物理法是通过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揭示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有需要的赶紧收藏下来吧!
心理学312考研思维导图,主要为大纲梳理,详细内容建议结合考点知识清单以及参考书目背诵。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心理物理法
定义:通过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揭示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传统心理物理法
研究内容
阈限的测量
基本概念
感受性
定义
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
阈限
差别阈限
理论定义
操作性定义
衍生概念
不肯定间距
主观相等点
常误
绝对阈限
理论定义
操作性定义
测量方法
最小变化法
特点
按照阈限的理论定义(恰好能够感受到刺激或刺激变化)间接测量阈限的方法
误差来源
习惯误差
平衡方法:递增递减序列数量相同
预期误差
平衡方法:递增递减序列数量相同
练习误差
平衡方法:ABBA
疲劳误差
平衡方法:ABBA
被试任务
测量绝对阈限
在递增或递减序列中报告“有”或”无“或”不确定“
测量差别阈限
在递增或递减序列中报告“大”或”小“或”相等“
统计方法
统计指标
刺激的大小值
绝对阈限
所有变化临界值的中位数的几何平均数
差别阈限
增序列(上差别阈限)和减序列(下差别阈限)的几何平均数
恒定刺激法
特点
基于阈限的理论定义与最小变化法所进行的直接测量
误差来源
疲劳误差
被试任务
测量绝对阈限
对随机呈现的刺激进行判断“有”或“无”
测量差别阈限
三类反应
将随机呈现的刺激与标准刺激比较判断“大”或“小”或“相等”
两类反应
将随机呈现的刺激与标准刺激比较判断“大”或“小“
统计方法
统计指标
正确报告率
绝对阈限
找到50%报告率两侧的数据点,采用直线内插法进行计算
差别阈限
三类反应
取50%报告率与【小于标准刺激】、【大于标准刺激】的两条直线的交点作为上下差别阈限,随后求中点【即主观相等点】
两类反应
取75%报告率与【小于标准刺激】、【大于标准刺激】的两条直线的交点作为上下差别阈限,随后求中点【即主观相等点】
平均误差法
特点
充分体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得阈限数值更契合个体的真实感受(采用了现代心理物理学的数量生产法)
误差来源
初始刺激的相对大小【对高强度刺激阈限会偏高,对于低强度刺激阈限会偏低】
平衡方法:初始刺激的相对大小次数相同
动作误差
时间误差
平衡方法:对强弱刺激采用ABBA的顺序呈现
被试任务
测量绝对阈限
让被试将刺激调节为认为恰好等于数值的强度情况
测量差别阈限
将比较刺激调节为目标刺激一样大的大小
统计方法
统计指标
调节后的刺激强度
绝对阈限
刺激强度的算术平均值
差别阈限
求比较刺激与目标刺激的差值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数
阈限上的感觉测量
心理物理函数
韦伯定律
贡献
实现了跨通道刺激的比对
含义
差别阈限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发生改变
对数定律
费希纳函数
贡献
初步量化了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含义
最小可觉差的次数即为心理量表对应的感受得分
幂定律
史蒂文斯函数
贡献
修缮了费希纳定律的理想化,使心理物理学正式走上现代研究道路
含义
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变化关系(线性or非线性)会受到感觉通道、刺激强度的综合影响
心理量表
顺序量表
特点:无零点,不等距
制作方法
等级排列法
对偶比较法
等距量表
特点
有零点(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零点),等距
制作方法
感觉等距法
差别阈限法
比例量表
特点
有零点(真正意义上的心理零点),等距
制作方法
分段法
数量估计法
核心观点
通过建立物理量与心理量的桥梁(心理物理函数与心理量表)使得心理量得以被量化。而在能够测量心理量的前提是刺激达到了阈限以上,因此获得阈限大小是获得心理量数值的前提。
采用间接测量的方式,通过心理物理关系反推心理量(通过心理物理函数或心理量表这两种中介)
现代心理物理法
核心观点
采用直接测量心理量的方法获得获得心理物理关系
研究方法
感觉的直接测量
测量方法
数量估计法
分类
有参照的数量估计法
被试任务:获得一个参照刺激以及对应的数值大小后,对新刺激的大小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评定
没参照的数量估计法
被试任务:获得一个刺激以后,对刺激大小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评定
误差
回归效应:趋中效应——被试更倾向于评定为中间的数值
强刺激:偏小
弱刺激:偏大
限制感觉量的极限值
统计方法
统计指标:评定的数字
对评定数字进行几何平均数计算
数量生产法
被试任务
获得一个数字以后,自主生成/调整对应感觉大小的刺激
误差
回归效应:极端偏差——最大程度上达到感觉标准
强刺激:偏大
弱刺激:偏小
统计方法
统计指标:评定的刺激强度
误差来源
情景效应
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的相对大小关系
序列效应
个体会将后一个刺激的强度倾向前一个刺激的强度【锚定】
全距的影响
即以极值作为参考时会导致对不同群体间的感觉量无法比对【50~95对良莠不齐面试者的评分 vs 对整体质量差不多的面试者的评分】
信号检测论
理论核心
所有的信号都是在以噪音为背景的环境下被检测的
基本概念
信号
目标刺激
噪音
信号伴随的背景
信号检测概率分布图
基本构成
横坐标
刺激强度
刺激感觉量
纵坐标
噪音 or 噪音+信号的感觉强度
噪音感觉分布图P(N)
代表在不同感觉量时将刺激检测为噪音的可能性
噪音+信号感觉分布图P(SN)
代表在不同感觉量时将刺激检测为噪音+信号的可能性
两类指标
辨别力指标
含义:代表个体能够检测到信号的客观能力
主观决策指标
似然比
报告标准
含义:代表个体检测到信号的严格程度
四种报告
重要观点结论
d'
1.如若N和SN的平均值与标准差恒定,则d'始终不变
2.如若N与SN方差不齐性(标准差不相等),则无法直接对Z击中与Z虚报进行直接加减
β
1.当β>1时,表明被试决策标准过于严格
2.当β<1是,表明被试决策标准过于宽松
3.随着决策标准的提高(变严格),虚报率降低,但击中率也会降低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
基本构成
横坐标:虚报率
纵坐标:击中率
曲率
内涵:反应了d'的大小,曲率越大,d'越大
数据点
内涵:为各种心理感觉量条件下的主观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