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2020统编版新教材政治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包含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内容。
编辑于2021-08-06 23:24:09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
地位
生存、生产、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物质财富、劳动的关系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意义
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是什么?
具体有哪些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
主要形式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
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用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
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资产
公有资产是相对私有资产而言的,在中国,公有资产由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构成。
主要包括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是以保值增值为主要目的的资产,非经营性资产是投资于行政、国防、公益事业等而形成的资产。
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表现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
内容
个体经济、私营、外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地位、作用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融发展的重要依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作用
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怎么做:两个毫不动摇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壮大国有经济
发展目的(效率活力、五个力)
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发展方向
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把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所有制改革方向
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分层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常采用股份制形式)
壮大集体经济
制度改革
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创新经营
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制等),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必要性、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措施
环境营造、政策
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法治环境
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经营水平
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素质
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成功的要素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人的需要是无限的,社会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
市场调节
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计划和市场
市场调节机制
价格
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
供求
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竞争
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市场体系
市场的类型
商品和服务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
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金融市场
市场的基本要素
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目标
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
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
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措施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价格是最重要的市场信号,也是整个市场机制的核心,直接决定市场主体利益目标的实现程度。)
①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②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
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市场缺陷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市场不能调节
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不能让市场调节
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调节
市场调节有局限性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后果
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
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
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
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特征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
根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我国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根本目标
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调动劳动者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提高,又能避免两极分化,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内在要求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内容
战略规划
通过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政策
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产业政策
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区域环境政策
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市场监管
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公共服务
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宏观调控
地位
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含义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控制
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风险性,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手段
货币政策
制定主体:中央银行
政策工具: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信贷规模等
财政政策
制定主体:国务院财政部门
政策工具:税率、国债、财政支出等
相同点
都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经济手段
基本原理相同:逆周期调节
均属于总需求调节工具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减发国债、增加税收
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回购业务操作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增加财政支出、增发国债、减少税收
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进行逆回购业务操作
我们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